文‧林治宇
Audiolab 第一次推出 DAC 單機可以追溯到 2011 年的 M-DAC,當時 M-DAC 以小巧的體積、簡約的外型、豐富的功能,以及出色的聲音表現,立時一炮而紅,不僅許多專業媒體給予肯定,市場反應也十分熱烈。至 2016 年,Audiolab 將 M-DAC 予以升級,推出M-DAC+,各方面都提升了,價格卻依舊親切,自然又成為市場熱銷幾種。從 2016 年之後,Audiolab 就沒再出 DAC 單機了,不是他們不做 DAC,而是他們的綜擴、前級甚至有些 CD 唱盤裡都含有 DAC 功能,所以出不出單機 DAC 就不是那麼重要。直到今年,Audiolab 終於又再推出 DAC 了,而且一次就出了兩台,分別是初階的迷你款 D7,及高階的 D9,這次就先來介紹 D7。
|
體積小巧 功能全面
D7 在產品定位上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體積十分小巧,寬度僅 20 公分,加上有耳機輸出,對於桌面聆聽族群、耳機族或年輕新世代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外觀上 D7 則有向經典的 M-DAC+ 致敬的意味,你沒看 D7 面板上的兩顆旋鈕也是大小一致,左右對稱,中央設置了單色螢幕,不就是縮小版的 M-DAC+ 嗎?這兩顆旋鈕,左邊是訊源選擇,壓按則可進入選單,進行功能設定,右邊是音量控制,壓按則會靜音。面板最右側是電源按鍵,按鍵上方有一顆紅色 LED,當 D7 接上外接式電源後,LED 會半亮,表示 D7 上電了,已在待機狀態,此時按一下電源鍵,D7 開機,LED 則轉成全亮,螢幕也跟著開啟。
D7 螢幕是以上、下兩排文字同時呈現三項資訊,上排左側是訊源檔位,右側是音量,下排是音訊取樣率或格式,當調整音量時,螢幕會立即切換為中央的大字體來顯示音量位階,讓使用者看得清楚,幾秒後再跳回原先的兩排文字,切換訊源時,呈現方式也會如此切換。螢幕字體的亮度可以調整,但不能全關。外觀方面,D7 全機外殼以鋁合金鈑件構成,表面經精細的噴砂陽極處理,其品質相當於 7000 系列和 6000 系列,質感不俗,顏色有銀色和黑色兩種選擇。
|
提供豐富介面
豐富的輸出、入介面是 D7 的一大優勢。D7 提供 5 種輸入方式,包括數位同軸、光纖、USB Audio、USB 儲存裝置和藍牙。USB Audio 可連接 PC 或 Mac 電腦,或是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蠻多串流設備和音樂伺服器配備 USB 輸出,也可藉此連接 D7。藍牙為 5.1 版本,可支援多種編碼格時,其中也包括 aptX HD,相當於 CD 音質。輸出部分,D7 的類比輸出兼具 RCA 和 XLR,充分滿足不同的搭配需求。此外 D7 還提供了同軸數位輸出和光纖輸出各一組,等同是一台 USB DDC,讓系統有更高的相容性。D7 的耳機輸出也不含糊,具有高輸出功率,能對應的負載阻抗從 20 歐姆至 600 歐姆,對多數耳機都能因應。
|
MQA 全解
接著來看 D7 的數位技術。D7 搭載 ESS 的 32 位元 ES9038Q2M 晶片,充分利用 ESS 專利的 ESS HyperStream II 架構和基於時域的時基誤差消除器,有助於將噪訊降至最低,實現高動態範圍表現。藉由 ESS 晶片,D7 不僅可支援最高 32bit / 768kHz PCM 和 DSD512 音訊(USB Audio 介面),而且能支援完整的 MQA 解碼。
在 D7 的選單中,特別有一項是 MQA 解碼(MQA Decoding),裡面有幾個選項,首先是 Full Decode A 模式,它會對 MQA 完全解碼,這時若使用 SPDIF 輸出(數位同軸或光纖輸出),最高支援至 192kHz PCM,取樣率若高於 192kHz 則停止輸出。其次是 Full Decode B 模式,它也會對 MQA 完全解碼,並會將 MQA 和 PCM 升頻至 352.8kHz 或 384kHz 再進行 DAC 轉換,此時 SPDIF 輸出則停用。也就是說,選擇 Full Decode B 模式時,即便播放一般 44.1kHz 或 48kHz 的音樂時,也會升頻至 352.8kHz 或 384kHz,又多了一種玩法。此外還有 Core Decode 模式,此模式適用於透過 SPDIF 輸出連接另一台 MQA 渲染器,最高取樣率為 192kHz。最後則是 Passthrough 模式,即輸入的 MQA 格式都不解碼。
此外 D7 還提供了 5 種數位濾波模式,讓使用者可以依據自身喜好或聆聽音樂的類型自由切換,5 種模式包括 Linear(Fast)、Linear(Slow)、Minimum(Fast)、Minimum(Slow)和 Hybrid,原廠預設為Linear(Slow)。
|
耳擴聲音討喜
由於功能超豐富,使用 D7 的方式百百款,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透過 USB 連接電腦,然後用耳罩式耳機聆聽,很容易就能獲得近似大型音響系統的聲場和規模感。我用 Philips Fidelio X2HR 開放式耳機聆聽,立刻就可以感受到 D7 的厚度挺好的,音色帶些暖意,聲線和音像刻畫頗爲清晰,但不過於強調,音場凝聚性佳,而且比較靠前,容易抓住聽者的注意,因此聽起來舒適且討喜,又不失真實和明確,當中的平衡點拿捏得相當好。
細節表現頗為理想
|
|
接著我把 D7 移到音響系統,利用 PS Audio AirLens 串流轉盤的同軸輸出連接 D7,然後將 D7 當作 DAC 前級,連接 NuPrime AMG STA-SE 立體聲後級,驅動 Alexis Sound Rebecca 書架喇叭,音樂則來自一台 PC 電腦 Roon Core。
這樣的一個精簡小系統,帶來的滿足可不小。播放陳必先 2019 年鋼琴獨奏會現場錄音專輯,可以感受到 D7 的細節表現頗為理想、像是空間殘響、延音尾韻的擺盪、空間形貌的描繪、鋼琴音色的飄逸感…等,都能具體而微地展現,加上聲音背景的沉靜感也在水準之上,讓舞台有了深度,臨場感也更為真實。
在音色描繪方面,D7 屬於中性、忠實一派,不見任何偏頗,並能清楚呈現不同音色的特質。例如電影「冰雪奇緣」原聲帶中的《Do You Want to Bulid A Snowman》一曲,當中是描述艾莎和安娜小時候,安娜想找把自己關在房內的艾莎玩,但艾莎不肯出來,歌曲中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像是小女孩和年輕女孩的歌聲,敲門聲,鋼琴、鈴聲、弦樂、貝斯撥奏…等樂音,以及一些電影音效,透過 D7 能感受到豐富音色變化所帶來的感官繽紛感,藉由音樂也更能體會電影情境的感染力。
清晰描繪形體和輪廓
D7 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於音像形體和輪廓能夠很清楚地描繪,讓聲音聽起來更具象,這樣的優勢在播放一些小編制音樂,例如室內樂、爵士樂或搖滾樂,人聲和不同樂器之間就有很好的分離度,且能清楚交代彼此間的相對位置,讓聲音結構更有條理,若播放一些大編制音樂,音場也不覺凌亂。這樣的表現想必是得自 Audiolab 積攢多年的數位技術,讓 D7 先天便具有好體質,聲音當然不會差。
|
理想優質 DAC 的雛形
做為一台桌上型的迷你 DAC,D7 不僅成功扮演了應有的角色,更藉由豐富的介面、便利的操作方式、清楚的顯示,以及扎實的作工,賦予高昂的價值。建議搭配有特色的擴大機或喇叭,很容易得到理想音色。附帶一提,D7 採用外接式電源,原廠標配一個堪用的 12V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聲音已算理想,藉由升級電源,D7 的聲音應該還有不少提升空間,對於玩性高的音響迷而言,倒也不失為一個優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