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論壇433期 Luxman L-505Z_page-0001

音響論壇433期 Luxman L-505Z_page-0002

有時候評測器材是非常吃緣分的事情,我在內心不知道暗自欣賞來自日本的Luxman多久了,直到今天才正式有機會接手評測他們家的綜擴,而且評測對象還是定位在自家最入門的綜合擴大機Luxman L-505Z,這可讓我期待值破表。奇怪了?為何定位入門的產品反而讓我更期待呢?因為就我的看法,一個品牌推出高階產品,它的「好」,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會很實際的反映在產品售價上。但入門產品受限於諸多的成本考量,如何在有限條件下同樣展現高完成度。這種「妥協中的藝術」,是我每次在評測優質入門器材中非常期待,且時常放在心中反覆品味的事情,例如這次的L-505Z,我就給予非常高的評價!

入門綜擴新登場

來自日本的Luxman與Accuphase一樣,是少數願意在自家同等級擴大機中,同時推出純A類與AB類兩種作工模式的音響品牌。只不過經過幾次整合,Luxman的綜擴也終於有了不同樣貌。最新的AB類綜擴一共分為多種等級,顯然因為市場的接受度較高屬於公司主力。現役機種包括L-509Z、 L-509X、L-507Z,以及本次評測的L-505Z。外型設計一如過去常見的Luxman機種,白淨的銀色機身配合多個可調整的EQ旋鈕,很有日系音響那種素雅高級的味道。我特別喜歡原廠在前面板配置的左右聲道雙UV錶頭設計,當指針隨著音量大小而左右擺盪, 這無形間也讓聆聽體驗多了一層溫度。這次的錶頭LED背光從過去的藍色,改 成最新的銀白色,配合同色系的機身更顯高雅,是一次相當不錯的改良。

滿載的附加功能

作為一部定位入門的純類比綜擴,L-505Z賦予的附加功能是相當有誠意的。包括原廠在前面板配置了可獨立調整左右聲道平衡度以及高、低音量感的EQ旋鈕,方便用家針對不同的聆聽環境以及聲音口味做調整。機內也備有一組唱放輸出(MM與MC相容)讓您可連接黑膠唱盤使用。再來,耳擴輸出除了提供過去標準的6.3mm耳機輸出孔,這次還新增了4.4mm規格,並將左右聲道做獨立接地,進一步降低雜訊。如果您在未來有意進一步升級前、後級,或者想要整合多聲道系統使用,機身後方的Pre Out以及Main In也非常實用。前者可用來保留音控功能讓您連接多組後級使用(例如Bi-Amp);後者Main In則可用來Bybass音量控制,將L-505Z作為獨立後級。一來可在未來搭配更好的前級做升級,二來也能將Z-505Z整合至多聲道系統驅動主喇叭。

音響論壇433期 Luxman L-505Z_page-0003

不斷精進的獨家技術

打開頂蓋看線路,L-505Z的路徑規劃相當有條理。電源配置於中央,機內左右兩側,則以厚實的金屬散熱片個別搭配了左右聲道的驅動線路做平衡配置,取得機身平穩的重量分佈。值得一提的是,機內採用的線路板是原廠特規品,在規劃路徑時是優先選定元件的配置位置,隨後再以電腦軟體分析出訊號路徑的最佳佈局。線路板上的佈線不走常見的直角方式,而是所謂的「無角度佈線」取最短路徑,與一般作法不同。

L-505Z的前級採用原廠獨創的LECUA電子控制衰減器,以最新的固態IC做音量衰減,最終能在更小的線路體積中實現多達88段的音量控制。配合前級末端的獨立分砌式緩衝線路以及高電流輸出級,即可與後方的後級線路完美搭配。無論音量大小皆能完整重現預設的動態範圍,展現超越入門機的水準。L-505Z的另一項重點技術則放在LIFES身上。這是一種Luxman獨有的先進負回授失真消除技術。重點同樣是唯有在輸出端偵測到失真訊號時,才施以負回授予以消除。這樣的作法不僅保留了負回授所帶來的低失真、高頻寬等特性,同時又不會過度介入而破壞音樂重播的自然狀態,是Luxman相當著名的技術之一。而這次採用的LIFES則是過往ODNF的「進化版」,是原廠的LIFES 1.0版本,不僅再次簡化了線路路徑,降低元件的使用數量,這次還納入電腦模擬輔助技術使得原廠得以更精準的掌握使用元件的每一項聲音特性,讓放大過程的失真降到一半以下。配合機內高達540VA的EI電源變壓器,以及四顆客製化的10,000uF濾波電容,即可讓L-505Z在AB類工作模式下於8歐姆狀態輸出100瓦的驅動力,作為一般用途來說可是相當夠用。

三組喇叭,同樣好聲

這次試聽選在二號試聽間,數位訊源統一使用COS D10 V2,但搭配的喇叭一共有三對,包括B&W 702 Signature、Boenicke W8以及Monitor Audio Gold 300 6G。結果我發現L-505Z根本不挑食,搭配的三對喇叭個別都呈現出相當出色的聲音效果。但在這三組搭配中,都有幾個共通點。第一是音質很細緻,解析力很好。重播小提琴,無論是獨奏還是搭配鋼琴演奏室內樂,都能再生豐富且鮮明的音樂表情,聲音不會呆板,給人一種特別活潑生動的良好印象。第二,L-505Z的聲音線條不屬於粗壯型,聲音線條比較細,不過聲音的凝聚力與穿透性卻非常棒。這點即便搭配喇叭中體型最小的Boennick,也能呈現出不錯的聲音效果。若配上B&W或者Monitor Audio這類體型更大的落地式喇叭,那效果更佳。最後是這三組喇叭的低頻效果聽起來都很吸引人。雖然風格各有不同,但都不是薄弱無力,下段虛無的類型。顯然L-505Z即便不是什麼怪物型的驅動力,只要給它合適的組合搭配以及聆聽空間,它還是能讓喇叭發出迷人的低頻效果。這點以Monitor Audio喇叭的搭配最為出色,但有關於這套搭配,請參閱Monitor Audio喇叭的器評,本篇就以B&W喇叭做定稿。

細緻音質是基礎能力

我還記得當初第一次拿Luxman搭配B&W喇叭時,才一開聲就給人很好的印象。尤其在演奏小提琴的音質音色,讓我對這部定位入門的綜擴另眼相看。重播近期聆聽頻率較高的「Bach:Sonatas」,Luxman散發出的聲音效果有著非常豐富的光影變化;小 提琴的高亢演奏,就好像能量集中的光 束一般,配合周圍的豎琴撥奏,散發出迷人的光暈,使得整個音樂畫面頓時耀眼動人。若不是在聆聽一開始我就悄悄上網查了產品價格,我對L-505Z的綜合評價一定還會往上提升許多,絲毫沒有入門機的影子。再來,Luxman的音色聽起來很有質感。所謂的「有質感」就是不通俗,甚至帶點高雅迷人的味道, 當我在聽「Bach:Sonatas」這張專輯, 這部擴大機再生出來細節顆粒都是細幼型,不會粗礫,這種小家碧玉的聲音個性詮釋古典室內樂,完全恰到好處,很輕鬆就展現出音樂家從演奏技巧中散發出的貴氣音色,聽得我滿心歡喜。這樣的聲音特質在聆聽Bill Evans「Waltz For Debby」這類很吃親暱感的現場錄音也表現出眾。將Bill Evans優雅的演奏姿態以一種更輕鬆活潑的方式詮釋出來,聽著鋼琴觸鍵輕盈得在畫面上飛舞,配合音場一側的緊湊低音貝斯以及爵士鼓精細的繞鈸,那種結合各種美聲細節混合於一體的活生類比聲響,絕對是Luxman經歷這麼多年不斷累積下的珍貴寶藏!

音響論壇433期 Luxman L-505Z_page-0004

各種編制曲目輕鬆應對

L-505Z的人聲表現也是質感出眾。重播Laufey的「Bewitched」,現場聽見的Laufey嗓音同樣有著迷人的巧克力醇厚音色,但藉由Luxman詮釋,推出來的中頻更細緻了一些,音質也更清爽,形體更年輕。當一部綜擴的整體設計精良,聲音的純淨度與分離度也會拉高,L-505Z就是如此。在聆聽這張簡單的爵士人聲,我發現人聲與周圍樂器的比例非常精準,聲音是很自然的浮現出來,成像立體。人聲的口型除了有著鮮明的結像能力,人聲的輪廓也沒有絲毫肥厚之感,而是以精鍊的形體浮凸於喇叭之間。這種善於表現音場效果的橋段,過去向來是B&W喇叭擅長的地方,只是這次搭配Luxman,又將這種效果放大不少,是加分之處。

L-505Z當然也能聽流行音樂,這次 搭配B&W喇叭,只要不要超過這部擴 大機的驅動力上限,推出的低頻同樣是 量感與質感兼具。當然,以絕對標準來 看,低頻的聲音密度是略微欠缺了一點,但這無損這部擴大機優異的低頻控制力與解析能力。例如在重播「莫札特雙、三鋼琴協奏曲」,現場聽見的音場效果同樣能在落地式喇叭的優勢下,讓音場自然朝著左右展開。這部擴大機不僅清晰展現出兩部古典鋼琴一左一右的交互演奏,同時還能將各自不同的鋼琴音色,以最優美的姿態呈現出來,讓人聽見更多兩位鋼琴家的巧妙互動,同樣能推出大編制曲目的份量感。

音色美感超越同級對手

過往評測一部擴大機,它的每聲道輸出瓦數往往是最直觀的評測標準。但經過幾次實戰經驗,我們都知道在擴大機的瓦數之外,還有許多攸關音質音色的設計,是帳面數字看不見的,而L-505Z正是如此。以規格數據來看,它絲毫不起眼,但當它開始歌唱,那天生麗質的好嗓音,就是與眾不同,輕易超越同級對手許多。能在這價位帶享有正統日本原裝的音響設計,這機會可要好好把握!

文章出處:

Luxman L-505Z 音色美感超越同級對手《音響論壇433期最佳推薦》

相關連結:

Luxman L-505Z – 綜合擴大機 官網商品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