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MAN

凝聚百年設計功力的佛心之作 Luxman E-250

前陣子見到Luxman新推出E-250唱頭放大器,老實說我嚇了一跳,因為據我所知,Luxman採用B4尺寸機箱的200系列,包括M-200後級與DA-200數類轉換器等型號,在2年前就已經陸續停產,沒想到現在竟然又推出新產品E-250,難道這代表這個系列又將復活?我認為不會,Luxman全系列產品在大約兩年前經過一次全面翻新,採用B4機箱的200系列也在那時停產,這次推出E-250應該只是個案,不過產品特色,倒是的確繼承了當年200系列的精神。

最高C/P值之作
Luxman大約是在2008年推出B4機箱比例的200系列,主要目的是用最單純的設計,最簡化的機箱,將成本用在最關鍵的線路與元件上,用最合理的價格,盡可能的追求最純粹的優質聲音表現。套句現在的流行用語,這個系列就是追求「最高C/P值」的產 物。
我之所以選擇M-200,也就是認同Luxman把錢用在刀口上的理念。它沒有用上Luxman獨家ODNF(現已進化為LIFES)回授技術,每聲道只用一對功率晶體,輸出功率只有25瓦(8歐姆),但是踏踏實實的將這個基本線路做好,我認為在我的小空間,以適中音量聆聽的狀態下,這樣的產品就是我想要的。
再看本篇主角E-250,它的線路設計依然紮實,價格也依然非常親切, 但是老實說,Luxman這次帶給我們的,其實有點超乎預期的豪華,已經超過一般人對於入門唱頭放大器的基本需求了。

MC升壓器的優點
E-250是從2008年發表的E-200進化而來,這是E-250之所以沿用這個B4尺寸機箱的主要原因。線路設計方面, Luxman唱放多年以來的最大特徵,是堅持使用MC升壓器進行MC唱頭的訊號放大工作,即使是入門款的E-250,這個堅持也依然不變。在五萬元價位帶的MC唱放中,這樣的設計可謂絕無僅有。
MC升壓器與一般MC唱放線路有何不同?最大的差異,是一般MC放大線路是採用主動元件進行放大,而MC升壓器則是一種單純的被動元件,是利用變壓器線圈產生的電壓比來放大訊號。這種設計的最大優點,是幾乎不會產生噪訊,對於必須將微弱的MC唱頭訊號以極高倍率放大的MC放大線路來說,這個特點可謂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透過升壓器放大的MC唱頭訊號,通常可以呈現更為飽滿的中頻、更有能量的低頻,以及更為柔和順暢的高頻。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呈現更足的類比韻味。如果「類比味」就是你聽黑膠追求的方向,那麼聽過MC升壓器放大的聲音表現之後, 你可能就很難再接受一般主動式MC唱放的聲音了。

將錢用在刀口上
MC升壓器當然也有缺點,第一個缺點是要做出增益夠高、聲音夠好的升壓器,價格將會十分昂貴,這是平價唱放不會採用這種設計的主要原因。反觀E-250,它每聲道竟然配備一顆使用超級坡莫合金(super permalloy)製造鐵芯的MC升壓器,全機日本原廠製造,但是價格依然能維持在非常超值的範圍內,可說完全繼承了200系列將錢用在刀口上的精神。
MC升壓器的另一個缺點,是因為繞線比固定,所以輸入阻抗與增益也是固定的,不像一般MC唱放通常具備多段切換。不過老實說,在五萬元等級的唱放中,大多數MC唱放的增益與輸入阻抗都是固定不可切換,反倒是E-250的MC增益有兩檔選擇,切到MC-Low檔位,增益66dB,輸入阻抗2.5歐姆,切到MC-High檔位時,增益57dB,輸入阻抗40歐姆。令我驚訝的是,E-250的57與66dB這兩檔增益竟然與Luxman自家高階款E-07唱放完全相同,可見兩者使用的升壓器應該是同一顆(E-07每聲道使用兩顆),所以我前面才會說,這次E-250的設計已經超越平價入門等級,似乎有些太過豪華了一些。

比照自家高階機種的線路設計
線路設計方面,E-250還有兩個特點值得一提。第一個特點,是採用了NF type equalizer circuit,也是用負回授式的線路架構,建構唱放線路必須具備的RIAA等化線路。第二個特點,是E-250的供電線路經過重新規劃,採用了容量更大的濾波電容,並且採用分砌式線路打造整流線路,提供了更為充裕的電源供應能力。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E-250的線路板採用了Luxman一貫堅持的圓滑走線,排除了一般印刷線路90度折角所產生的微弱渦流干擾,講究程度與自家高階機種完全一致。
功能性方面,與一般五萬元價位帶唱放相較,E-250的功能實在超級齊全,它具備兩組唱頭輸入,如果您有兩套黑膠系統,或是有兩支唱臂各自搭配不同唱頭,就可以同時接上E-250快速切換播放。E-250還新增MM阻抗切換(34kΩ/ 47kΩ/ 56kΩ/ 100kΩ)以及四組容抗切換(0/100/200/320pF),可以更適切與唱頭匹配。E-250可以切換Mono單聲道與Stereo立體聲兩種模式,當聆聽早期單聲道唱片時,切到Mono檔位,聲音表現會更自然穩定。
E-250還具備早期唱放才有的Low Cut高通濾波開關,在播放到彎曲程度太嚴重的黑膠唱片,或是您的黑膠唱盤會產生極低頻轆轆聲時,啟動Low Cut可以濾除30Hz以下極低頻,避免喇叭損壞,並且降低擴大機的工作負擔。

具備唱頭消磁功能
E-250還有一個Articulator開關, 這是從E-200就具備的功能。所謂Articulator,其實就是唱頭與MC升壓器的消磁功能。唱頭為什麼要消磁?因為唱頭的磁性元件在長時間使用之後,會產生微弱磁化殘留現象,造成音樂動態與解析力、透明度下降。經 過消磁之後,上述問題即可有效解除。
什麼時候應該對唱頭進行消磁呢?Luxman建議唱頭工作每隔40個鐘頭可以做一次消磁,每次消磁必須持續30秒,如果在唱頭正在播放音樂時啟動消磁,你會發現播放音量忽然變小,這就是消磁正在運作的證明。當然,在沒有播放音樂時進行消磁,才是最安全的使用方式。
市面上有哪些唱放也具備消磁功能?別說五萬元等級了,就算是高價唱放,具備這項功能者也少之又少,你說E-250是不是太佛心、太超值了呢!
 
更飽滿而躍動的類比味
進入實際試聽,搭配的黑膠唱盤是Audio-Technica新推出的AT-LPA2旗艦套裝組合,黑膠唱盤的底座與轉盤都是用厚實的透明壓克力製造,採皮帶驅動、硬盤結構。搭配的唱臂製作精良,還很有誠意的附上一顆萬元等級的MC唱頭,型號是AT-OC9XEN。這顆MC唱頭的輸出電壓0.35mV,輸出阻抗12歐姆,我將E-250切到66dB增益檔位,整體重播的均衡性最好,聲音能量飽滿充沛,毫無拘束壓抑跡象,音質也非常純淨,此時已經可以感受到 E-250所使用MC升壓器的獨特聲音魅力了。
依照E-250的價位帶,我認為應該很適合年輕黑膠玩家進階使用,所以這次挑選測試用的黑膠,也就刻意挑選了許多我年輕時愛聽的老搖滾唱片,以搖滾樂團Steely Dan的經典唱片「Aja」為例,Steely Dan對錄音品質一向極度苛求,這張唱片也被許多錄 音師奉為錄音的典範教科書,只是以往聽CD與串流,很多人可能聽不出門道,這次聽黑膠,才會發現擊鼓的飽滿厚度、節奏的律動感與音場的開闊感都不是數位重播可以比擬,與串流相較,後者乍聽或許覺得音質乾淨、高音鮮明,但是樂器與人聲卻是單薄 而平面,少了血色與躍動的活力。而播放黑膠時所呈現的飽滿厚度與彈跳活力,我認為有很大的成分是來自採用MC升壓器的E-250。

更接近錄音原貌
再聽鞭打金屬樂團Megadeth的「So Far, So Good⋯ So What」,這張唱片發行於1988年,已經採用數位錄音,不過聽串流版本的第一曲「Into the Lungs of Hell」,總覺得擊鼓低頻非常渾濁,這次聽黑膠,快速擊鼓反而比較清晰。聆聽串流時覺得單薄的中低頻,在重播黑膠時也改善許多,不論擊鼓厚度與飽滿彈跳感都能自然呈現,電吉他高音則依然犀利激昂,絲毫沒有柔化跡象,整體表現在在讓我覺得:這才是這張專輯的正確聲音原貌。

E-250特有的溫潤之美
聽布蘭德爾演奏的舒伯特「樂興之時」D.780,這是飛利浦於1972錄製發行的類比錄音。當唱針落下的瞬間,我可以感受到整個聆聽室頓時沉靜了下來,那溫潤的觸鍵,不是特別明亮但是卻非常自然飄逸泛音,還有非常漆黑安靜的背景,都美到難以用言語形容。我必須要說,這是聆聽串流或任何數位版本都不可能聽到的絕美體驗,如果沒有聽過黑膠,你不會知道布蘭德爾的觸鍵演繹與音樂深度,竟然可以美到如此境界。甚至,我必須要說,就算以往聽這張黑膠,我也不曾聽到這麼美的聲音。合理推測, Luxman E-250 應該就是那溫潤絕美音質的關鍵源頭。

滲入人心的音樂魔法
試聽最後,我特地聽了私房愛團四枝筆的黑膠「One Day」,這是他們唯一一張完整長度的黑膠唱片。四枝筆雖然是台灣樂團,但是這張黑膠唱片卻是由日本唱片公司Fastcut Records出資發行,我也是在日本網購才買到, 內中收錄了早期「AM 6:57」與「PM 11:59」兩張EP的所有歌曲。聆聽黑膠所散發,特別甜美的女聲演唱,以及清新爽朗的木吉他撥奏,對我這個中年大叔來說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就算這些曲子串流上都有,但是只有聽黑膠,這些音樂才真正具備滲入人心、召喚青春的魔力。為什麼我們要大費周章聽黑膠呢?我想這就是理由了吧。

越級挑戰的佛心大禮
Luxman E-250 的價格雖然親切,等級雖然入門,但是卻採用了高價唱放也未必採用的高成本MC升壓器放大架構。它的增益足夠、噪訊極低、聲底飽滿、音質溫潤,光是類比韻味十足的聲音表現,同價位唱放就難以比美,更不用說 Luxman E-250 還額外提供唱頭消磁、Mono/Stereo切換、兩組唱頭輸入等等功能。寫到最後,我必須特別強調,要設計出特性優異的唱放線路,因為放大倍率超高,對任何音響設計者而言都是難度極高的挑戰,沒想到 Luxman E-250 竟然輕鬆達成任務,而且價格竟然如此可親。我相信這是Luxman凝聚百年設計經驗才能實現的成就,雖然只是入門等級,但是不論線路用料還是聲音表現,都是越級挑戰水準,毫無疑問,這是 Luxman 獻給所有黑膠愛好者的佛心大禮,誠心推薦!
進口代理│迎家 02-2299-2777
文章出處:凝聚百年設計功力的佛心之作 Luxman E-250 文/陶忠豪《音響論壇 442期評測》

By |八月 13th, 2025|迴響已關閉

【訪談】 Luxman 慶祝成立100周年,社長末吉達哉暢談公司歷史與挑戰

LUXMAN 為傳遞音樂之美不斷挑戰,百年奮鬥軌跡與未來展望
Luxman成立於1925 年,在日本音響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迎來了創立100周年。自廣播時代初期便開始布局,並一步步邁向Hi-Fi音響的頂尖品牌。該公司始終致力於提供「玩家級產品」,讓人們享受音樂的喜悅。
本篇訪談將聚焦於LUXMAN傳承傳統並持續進化的百年歷程、秉持著「成為人生中充滿浪漫情懷的產品」的製造理念,以及迎接下一代挑戰的相關策略。我們特別採訪了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末吉達哉先生,帶來第一手深度分享。
Luxman 100週年紀念頁面

LUXMAN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取締役社長 末吉達哉先生
以「打造人生中充滿浪漫情懷的產品」為理念—LUXMAN百年歷程

——今年6月13日,貴公司迎來創立100周年,謹此致上誠摯的祝賀。在這值得紀念的時刻,我們希望回顧貴公司的發展歷程,並請教關於現階段及未來的各項努力。首先,請談談LUXMAN的發展歷程。
末吉董事長:謝謝您的介紹。我們公司的起源是大阪一家名為「錦水堂」的畫作與畫框商店。當時經營進口雜貨與畫框等所謂的時尚商品,對新技術與新產品抱持高度敏感度。舉例來說,我們曾經推出明信片自動販賣機,也製作過圓形玻璃金魚缸等,展現了創新的嘗試。
隨著美國開始廣播電台,日本也開始跟進,創辦人早川迭雄便開始進口收音機。1925年,也就是100年前,公司成立了收音機部門,開始販售相關零件與配件,隨後自行開發變壓器,業務逐步擴展。
創辦人長子早川斉是第四任社長,由他主導的擴大機開發,成為現今LUXMAN發展的第一步。他所倡導的理念是:「玩家級的音響產品,應該是透過音樂展現自我創造力與幻想的共同演出者,必須回應用戶對於優雅、感性的期待;同時,作為產品也要擁有成為使用者人生中浪漫象徵的存在感。」這份理念至今仍被傳承與堅守。
——從當時最先進的收音機業務開始,開啟了LUXMAN進軍音響領域的起點。從公司的理念來看,可以感受到LUXMAN從創立初期就朝著Hi-Fi音響的方向所努力。
末吉董事長:我們對產品製作的態度,其實從那個時候到現在都沒有改變。LUXMAN一直不是做那種大量生產、塑膠材質的日常用品,而是希望打造出有存在感、有魅力的「玩家級產品」開始,我們就懷抱著這樣的信念在做產品。
我們希望為那些累積了音樂欣賞經驗的用戶,帶來能回應期待的產品。也就是說,我們追求的是能夠重現他們記憶中那份美好聲音的器材,而不只是「有聲音就好」的東西。我們始終堅持,要做出能觸動人心、呼應細膩感性的產品,這種理念一直傳承至今。
早在1950年代,我們的產品名稱中就已經使用「LUX」這個字。裡頭蘊含的是「樂」的意思,也就是希望人們能透過我們的產品享受音樂。這正是我們對產品所注入的想法。1958年像是「MA-7A」這類產品相繼問世,也讓「LUX」逐漸成為一個品牌名稱。此外,從推出「SQ-5A」那個時期開始,我們對Hi-Fi音響的追求態度變得更加鮮明且具體。當時一年大概推出1到2款新產品,隨著時間,這樣的產品逐漸受到市場認同並普及開來。

1958年問世的真空管後級擴大機「MA-7A」

LUXMAN早期的經典綜合擴大機「SQ-5A」
到了1960年代,家裡擁有音響產品的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時代推進,甚至還有「小孩升學要送音響當禮物」這樣的風氣,也變得相當普遍。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LUXMAN的產品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入門機型,很早就走向高階音響的定位。
 
因應音樂欣賞方式的多元化,LUXMAN也持續進化,並一路走到今天。

——末吉董事長,您是在2020年接任現職。這幾年來我們也有多次交流,印象很深的是,您總強調「在重視傳統的同時,也要不斷挑戰與創新」。如今迎來品牌的百年里程碑,您此刻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末吉董事長:我擔任社長這五年以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公司整體發展非常順利。回頭看,這段時間真的一轉眼就過去了。不過我認為,我們能夠始終堅守初衷、保持前行的方向,這點是非常關鍵的。LUXMAN現在正邁入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階段,對我來說,並不是做了什麼特別的事,而是一直踏實做好該做的每一步,才會順理成章走到這個節點。
回頭看這五年,大家聽音樂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我覺得LUXMAN能夠快速跟上這些變化,是我們很重要的突破。像是串流播放、網路播放這些新形式,我們都能迅速推出對應的產品,展現出我們的靈活應變能力和實力。
另外,作為一間音響品牌,當然最基本的就是每次推出新產品時,我們在電路等核心技術上也都持續進化,實現聲音品質的提升。不論是真空管的類比產品,還是數位播放系統,我們都建構了完整的產品線,並持續優化每一項的表現。這也是 LUXMAN 引以為傲的地方。作為一家講究「興趣性」的品牌,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回應顧客的期待。
——自您上任以來,包括旗艦級的分離式擴大機、網路串流播放機、類比唱盤等關鍵產品,都在這五年間陸續問世,可以說是非常集中的成果展現,這也證明您的策略相當成功。

2021年推出的立體聲旗艦後級擴大機「M-10X」

2023年推出的旗艦前級擴大機「C-10X」

2022年推出的旗艦級黑膠唱盤「PD-191A」

2023年推出,LUXMAN首款網路串流播放機「NT-07」
末吉董事長:關於產品的推出,我們當然是有策略性規劃。不過我在2020年3月接任當時,正好是疫情爆發前夕,之後各種零件變得很難取得,生產面臨很多挑戰,因此我們著手做了不少調整,致力於建立穩定的供貨體系,包括重新審視供應商,甚至興建新的工廠。
 
自建工廠累積製造技術與培育人才,準備迎接下一個成長階段。

——工廠是在2023年成立的,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
末吉董事長:自從我接任社長以來,就一直在思考要建立自家的工廠。過去生產方面都是委託給與LUXMAN前員工有淵源的合作廠商負責。不過自從疫情期間開始,零件供應變得困難,加上海外需求增加,生產跟不上,於是我們決定必須建立自有的生產線。2023年,我們在橫濱市鴨居設立了名為『橫濱事業所』的新工廠。
作為製造商,我們一直認為必須有能反映新技術與製造方式的體系。這座新工廠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進化,而且對製造流程幫助很大。我們得以在公司內部累積各種生產的專業知識,未來將以此工廠為起點,持續進化。
這包括從電路板的製作方法,到產品送達顧客手中的速度等所有的技術細節,這些都會影響產品的使用體驗,非常重要。我認為這些經驗的累積,來自於我們不只是守成,而是積極進取的結果。若一直維持現狀,是無法前進的。
——這是持續挑戰進化的成果。請問在日本國內建立工廠,是因為對「Made in Japan」的堅持嗎?
末吉董事長:是的,LUXMAN一直以「日本製造」為榮,這在海外也非常被看重和肯定。而且鴨居這個地點靠近我們的倉庫和合作工廠,考量了各種條件後,我們認為在國內設立工廠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公司以前也曾經有過自家工廠,但當時經營上遇到不少困難。不過這次新設立的橫濱事業所,已經建立起由內部員工負責製造的完整體系。這裡的員工全都是LUXMAN的正職員工。在現在這個時代,能夠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並不容易,但我們很幸運遇到優秀的人才。
跟一般製造業工廠常見的以大量兼職人員為主不同,我們的核心作業人員全部都是正式員工,這種方式相當少見。這批成員年齡大約在40到50歲之間,我們正在培養他們成為LUXMAN未來的中堅力量。未來當我們成立第二、第三個據點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帶領團隊的領導者。

 
在滿足現有客戶期待的基礎上,我們也積極尋求拓展新的市場機會

——能把製造的技術與經驗留在自家,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不過聽起來,LUXMAN 不只止步於此,在人才方面也積極展開長遠的佈局。
在堅持品牌傳統的同時,也持續拓展產品類別。那麼在將這些產品帶給用戶的「銷售層面」,是否也有新的變化或進化呢?
末吉董事長:在銷售層面,我們依然非常重視與經銷商之間的信賴關係,這是LUXMAN一貫以來堅持的核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接觸那些比較難走進店面、或是對音響還不夠熟悉的潛在顧客。我認為這是未來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

By |六月 16th, 2025|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LUXMAN 綜合擴大機介紹 LUXMAN L-507Z LUXMAN L-509Z

#LUXMAN #綜合擴大機 #L507Z #L509Z
「Luxman新旗艦綜合擴大機L-509Z:超越自我的製作,達成Z系列的顛峰。」-普洛影音網報導
MADE IN JAPAN 感動,Hi-END等級豪華陣容!
為您完整介紹 LUXMAN 綜擴的特色、細節 喜歡 日系器材,LUXMAN的玩家 一定要看這集!

《Luxman L-509Z 綜合擴大機》
最新的放大回饋引擎透過 LIFES* 1.0 版真正將音樂帶入生活
電子音量控制 LECUA-EX* 配有精密的旋轉機構
高穩壓電源電路
低阻抗傳輸

《Luxman L-507Z 綜合擴大機》
最新的放大反饋引擎通過 LIFES( 1.0 版)讓音樂栩栩如生
類比 VU 指針電平表和 7 段 LED
精密髮絲紋鋁頂板
新LECUA1000 電子控制
高穩壓電源電路

官網介紹頁與相關連結:
Luxman L-509Z 綜合擴大機 產品介紹頁:https://www.audio-supply.com/l-509z/
Luxman L-507Z 綜合擴大機 產品介紹頁:https://www.audio-supply.com/luxman-l…
—-

 
讓我們的 Z 系列綜合擴大機達到性能峰值。
導入我們的下一代「單機箱分離」概念,以全新的一體式旗艦擴大機追求理想。將我們的 […]

By |二月 21st, 2024|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 LUXMAN CD播放機介紹 ∣ D-03X、D-07X、D-10X

#LUXMAN #CD播放機 #D03X #D07X #D10X
MADE IN JAPAN 感動,Hi-END等級豪華陣容!
為您完整介紹 LUXMAN CD播放機的特色、細節
電路部分提供詳細解說,頂部電路 與 底部電路 完整呈現!
喜歡 日系器材,LUXMAN的玩家 一定要看這集!

《LUXMAN D-03X CD/MQA播放機》
永恆的設計與尖端技術相遇
高度先進的數位解碼機能
帶鋼頂板材的堅固 CD讀取機構
雙單聲道DA轉換器

《LUXMAN D-07X CD/SACD/MQA播放機》
傳承LUXMAN卓越旗艦血統
先進的 DAC 電路,以出色的音質再現數位媒體優勢
高度堅固的 LxDTM-i 驅動機構
新開發的分離緩衝電路

《LUXMAN D-10X CD/SACD/MQA播放機》
最新的 LxDTM-i 傳輸
ODNF-u平衡類比電路
大容量電源
獨特的 LUXMAN PCB 佈局

官網介紹頁與相關連結:
LUXMAN D-03X 產品介紹頁:https://www.audio-supply.com/luxman-d…
LUXMAN D-07X 產品介紹頁:https://www.audio-supply.com/luxman-d…
LUXMAN D-10X 產品介紹頁: https://reurl.cc/MylQ1K
00:00 精緻開頭
00:09 前言
02:35 型號介紹
03:22 平衡相位調整
03:40 反相按鈕
04:10 切換 SACD & MQA-CD
05:19 電路解說 PART.1
06:45 […]

By |一月 24th, 2024|迴響已關閉

Luxman M-10X 評測,從沒聽過如此讓人感動的聲音

就在不久之前,網路上Luxman愛好者的社群還在議論紛紛,因為Luxman的官網上一口氣停產了好幾款主要產品,讓人不由得擔心了起來。Luxman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正當大家胡亂猜測之際,答案很快揭曉,原來Luxman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創立100週年大日子,所以重點產品全面翻新,關鍵技術也有重大突破。本篇評論的M-10X旗艦立體聲後級,就是Luxman迎接100週年的震撼第一彈。

 
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
100年來,Luxman曾經盛極一時,1977年在大阪蓋起雄偉的總部大樓,公司餐廳甚至可以舉辦婚宴,豪華氣派可見一斑。當時Luxman的公司員工超過450人,海外銷售佔整體營業額80%,堪稱是日本Hi End音響廠家中,打入海外市場最成功的典範,即使今日,Luxman在歐美音響迷心目中依然保有崇高的品牌形象。放眼全球音響產業,再也沒有出現過單靠Hi End音響產品,就能達到如此龐大規模的音響公司。

▲全新M-10X後級的面板上除了電源開關之外,還有兩個小按鈕,Input可以切換RCA與XLR輸入,Display則可關閉UV表頭燈光。當切換到單聲道橋接狀態時,只有中間的表頭會運作。

進入1980年代,日本遭逢泡沫經濟危機,股價與房市瞬間崩盤。Luxman首當其衝,經營權幾度易手,不過即使如此,這家公司依然在大風大浪中撐了過來,始終沒有背棄Hi End音響的道路,也始終將研發自主權握在手中。
如今的Luxman,雖然規模不若當年,卻蛻變成一家穩紮穩打、充滿熱情與創新能力的中型Hi End音響公司。我曾經兩度赴日採訪Luxman原廠,深切感受到Luxman不同於其他日本Hi End音響公司的獨特企業文化。或許是公司出身日本關西的背景使然,我發現Luxman除了保有日本職人的嚴謹細膩精神,還散發著一份自由爽朗、勇於創新、靈活應變的態度。而這樣的風格,的確也反映在他們調校的音響重播之中,或許這就是Luxman得以擺脫所謂「日本聲」,而特別受到歐美音響迷認同與喜愛的原因。
最令我佩服的是,即使Luxman的全球訂單應接不暇,但是他們依然堅持所有產品日本製造,不因此而擴大生產規模或加快生產速度,寧願少接一些訂單,也要確保最高生產品質。

▲一般Hi-End音響產品總是刻意突顯造型的雄偉壯觀,但是Luxman M-10X卻反其道而行,前障板邊緣刻意內收,隱隱散發著典雅細緻的日本禪風,這種醞釀百年的優雅氣質,可不是一般歐美廠家所能輕易模仿的。
 
全新LIFES技術
將焦點鎖定本篇評測的全新M-10X旗艦後級,老實說,第一眼見到這款後級,你可能會覺得它與前代M-900u後級幾乎一樣,從機箱尺寸、外觀、重量,甚至規格數據都看不出差異。連自家總工程師長妻雅一也說,M10X與前代乍看差異的確不大。Luxman就是一間如此老實的公司,其實他們大可在「視覺」上多做一些改變,藉以營造新世代的形象,但是他們卻不如此做,而是將心力投入在更關鍵的核心技術的改良上。對於M-10X而言,最重大的升級就是獨家ODNF技術脫胎換骨進化為LIFES(Luxman Integrated Feedback Engine System)。

 
▲M-10X的整體內部架構看起來與前代差異不大,但是用料細節與核心技術卻有重大改革。

什麼是ODNF?什麼又是LIFES?這兩項技術都與負回授有關。在Hi End音響界,許多人對於負回授不以為然,認為這種線路會造成過多的高次諧波失真與相位失真。但事實上,任何音響線路都無法完全捨棄整體負回授,負回授也絕非萬惡之源,而是對放大線路有實質幫助的一項技術。用在音響線路上,不但可以大幅降失真,還能拓展頻寬,提升高頻表現,並且讓電路運作更為穩定。
負回授該如何運用?每位設計者的理念不同,有些廠家傾向重度使用,失真數據可以很漂亮,阻尼因數還能拉得特高,但是聲音表現卻不夠自然。有些人堅持將負回授降到最低,只是光靠這招,也未必就是好聲的萬靈丹。
最理想的狀態,是一方面保有負回授的優點,同時又不會破壞自然的重播表現。該如何辦到?Hi End音響界真正提出有效作法的廠家屈指可數,Luxman的ODNF則其中極少數具體有效的解決之道。

▲M-10X每聲道配備兩組放大線路,每組各使用四對全新挑選的功率晶體併聯推挽。
 
逼近零負回授完美狀態
ODNF的全名是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白話的說,就是只有在輸出端偵測到失真時,才施加負回授予以消除。怎麼做到的?簡單的說,就是結合平衡差動線路與失真檢測線路達成這項任務。ODNF誕生於1999年,歷經20多年不斷微調,最後進化到4.0與最終的ODNF-u版本。依照編號解讀,應該是歷經了五代進化,不過我在Luxman原廠專訪總工程師長妻先生時,他給我看了內部資料,只見一張密密麻麻的表格上,詳細紀錄了ODNF的每一次進化軌跡,幕後付出的心力,完全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功率晶體採用厚銅片連接,線路中也採用了銅片提升散熱效率。
 
至於新世代LIFES技術,究其改良契機,主要原因有三:第一,ODNF歷經20年來不斷進化,已經到了改無可改的地步,線路上必須要有大幅度的翻新,才有可能進一步突破。第二,原本ODNF使用的元件有些已經停產,改採特性更好的新世代元件之後,整體線路必須隨之修正。第三,Luxman這次在研發過程中,導入了電腦模擬技術輔助設計,可以更精確的實驗不同線路架構,對於負回授與聲音特質之間的關係,也有更深入的掌握。
基於以上因素研發而來的LIFES線路,使用一對FET晶體建構差動線路偵測失真,輸入級與驅動級的恆流源與穩壓電路改採特性更好的元件,併聯元件的數量也大幅減少。最終成果是失真比ODNF降低一半,噪訊比大幅降低了3dB。

▲位居機箱中央的大型EI變壓器採用扁平純銅線繞製,峰值輸出可達2,500VA,足夠對抗難推的低阻抗喇叭。
 
怪力級驅動能力
我相信許多人看到前述M-10X的阻尼因數降低,一定認為它的驅動力不如前代。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事實剛好相反。關鍵之一在於M-10X的電源供應大幅升級。
先看電源變壓器。M-10X使用的EI變壓器先天就比一般環形變壓器有更好的抗磁飽和能力、更低的壓降,與更高的供電效率。M-10X的EI變壓器更採用扁平純銅線緊密繞製,將繞線密度提升到最高,容量達到1,250VA,瞬間輸出能力更一舉提升到2,500VA,大幅提升了對抗喇叭阻抗變化的能力。

▲M-10X使用了與日本電容大廠Chemicon合作開發的濾波電容,四顆合計總容量達80,000uF。

 
M-10X使用的四顆20,000uF濾波電容(總容量80,000uF)也是特別定製品,是與日本電容大廠Chemicon密切合作,經過不斷試作改良,所挑選而出聲音表現最好的製品,電容內部的用料與結構有所改良,能夠瞬間輸出更充沛的電能。值得注意的是,M-10X這次還採用了全新的二極體整流,而且線路貼近濾波電容,根據長妻先生的描述,這樣的設計也有效提升了供電能力,可以讓重播氣勢更強,音場更開闊,深度層次表現也更好。

▲M-10X使用的關鍵元件也全都是特別定製品,不但特性優異,而且耐用性大幅提升。
 
長妻先生在官網上一段影片中提到,在研發階段,他們用自家ES-1200電源處理器供電,ES-1200的輸出能力有1,200VA,供應一般擴大機綽綽有餘,沒想到接上M-10X,開機瞬間竟然就榨乾了ES-1200,讓它啟動保護線路!這是以往搭配使用前代後級所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狀況。長妻先生為此只好另外設計線路,讓M-10X的開機瞬間電流可以更和緩的提升,這才解決了這個狀況。這是M-10X具備「怪力」的證據之一。

 
▲背板左上方有兩個小開關,分別切換橋接狀態以及XLR平衡端子的接腳相位。超大型的喇叭端子,看起來就就讓人感到安心。
 
再看M-10X的放大線路。M-10X每聲道配備兩組放大線路,每組使用四對全新挑選的功率晶體併聯推挽,結合三級達靈頓電路,不但大幅提升電流輸出,也能更輕鬆的對抗低阻抗喇叭。M-10X在8歐姆負載時的輸出功率雖然「只有」150瓦,但是即使負載阻抗降低到1歐姆,M-10X的輸出功率依然可以瞬間倍增到1,200瓦,可見其電源供應與功率放大線路有多強悍!
如果你還嫌不夠,M-10X還可以切換為橋接單聲道狀態,此時8歐姆負載將可輸出真正的「橋接四倍」理論值600瓦,2歐姆負載輸出功率更高達2,400瓦,這樣的「怪力」,再一次證明M-10X的電源供應絕對貨真價實!

▲請注意線路板是沒有防銲漆的特殊透明材質,印刷電路全部是圓弧走線,如此講究的作法,我從來沒有在其他Hi End音響產品中見過。

12瓦以內是純A類
如果你不需要那麼大的功率呢?M-10X在輸出功率12瓦以內都是高偏壓純A類運作,將音質純淨度提升到極致。只要你的喇叭不是太難推,聆聽空間又不會大到誇張,在一般聆聽音量下,M-10X可以在最理想的純A類區間工作,遇到大動態樂段時,M-10X又具備怪力級的驅動力,實在沒得挑剔了啊!
除了上述主要線路之外,M-10X還有其他多到數不完升級項目,以下只列舉其中最主要的幾個項目:
第一,除了濾波電容之外,其他元件也都是全新挑選的特別定製品,大幅提升了穩定性與耐用性。
第二,除了採用厚銅條連接功率晶體與濾波電容,其他機內配線也全部更換,尤其是接地導線的挑選經過不斷試聽,對於聲音表現的影響顯著。
第三,功率輸出後端使用了具備低阻抗、大電流承受能力的四接腳併聯繼電器,並且與喇叭輸出端子直接連接,進一步降低輸出阻抗。
第四,RCA端子是銅合金車製的定製品,電源母座的結構也更強化,可以穩固的與粗壯的電源線連接。
第五,機箱採用loop-less結構,切斷外界共振傳導到機箱的路徑。同時也做了不感磁處理,避免機箱接地阻抗提升。
第六,使用成本昂貴的透明線路板,排除防銲漆的電介質干擾。印刷電路增厚到100μm,徹底圓弧走線,排除線路轉角的渦流效應。

▲精密的類比式功率表頭,可以隨著音樂起伏靈敏的擺動。

極度講究製造細節
寫到這裡,我要分享兩個我在日本Luxman工廠親眼見證的事實。第一,Luxman的每一塊線路板組裝完成之後,都必須送到品管部門進行手工檢查,只見作業員人手一支竹籤,仔細的指向線路板上的每一個銲點,逐一確認每一個銲點都穩固飽滿,沒有冷銲狀況。如此耗時費力的手工品管檢驗,我從沒在其他音響廠家見過。

▲RCA端子採用實心銅合金精密車製,可見Luxman對於細節的講究。
 
第二,Luxman機箱的每一顆螺絲扭力都經過試聽調校,都有特定數值。每天工廠開工的第一件事,就是測試調校每一把電動起子的扭力到最佳數值。建議用家不要隨便打開Luxman器材的機箱,螺絲的鎖緊扭力一旦跑掉,聲音可就偏離了長妻先生精心調校的最佳狀態了。
從以上兩個事實,你可以知道Luxman對於品質的要求有多高,對於製造細節與調音又是多麼講究。

▲四個腳墊採用實心鑄鐵打造,可以吸收箱體共振干擾。

細節豐富、柔軟悅耳
這次的試聽在台北統元音響進行,陳老闆選擇搭配了ELAC當家旗艦Concentro落地喇叭,加上Ayre K-5xeMP前級,用NAD C658當作串流訊源。Ayre的聲底我熟悉,知道那是清新無染之聲,不會對整套系統添加多餘染色。不過ELAC搭配Luxman可就是以往從未聽過的組合了。原本我以為整體重播會偏向ELAC精準解析的聲音風格,沒想到在M-10X的驅動下,竟然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聲底走向。

▲這次試聽在統元音響地下室的大聆聽室中進行,這裡的空間聲響非常優異,低頻幾乎沒駐波。
 
先聽我熟悉的曾宇謙「Reverie」專輯,這張專輯是近距離錄音,原本我預期用ELAC喇叭重播會呈現出較為直接、犀利而較為硬質的小提琴質感,沒想到與M-10X搭配之後,呈現出柔軟、有厚度、略帶暖色自然的光澤感,同時又兼具穿透能量的小提琴音質,琴音完全不緊繃刺耳壓迫,但是卻能讓我強烈感受到曾宇謙所使用的那把1732年瓜奈里「Tarisio」名琴雄渾飽滿、能量充沛的特質。我用這張專輯測試過許多頂尖音響系統,心中一直期待聽到這樣的表現,沒想到這套系統竟然實現了我的願望。如果這是ELAC加上Luxman所融合而成的美聲,統元顯然是發掘了萬中選一的天仙配。我有信心,直接將這套組合帶回家,聲音絕對不會出錯。

▲試聽過程中也比較了新推出的Luxman L-509Z綜擴驅動ELAC Concentro S 509喇叭,除了寬鬆感不及M-10X,聲底走向與M-10X非常接近,驅動力也生猛彈跳,如果預算有限,L-509Z將是體驗新世代Luxman之聲的最佳選擇。
 
再聽Zimerman與小提琴家Kaja Danczowska合奏波蘭作曲家Karol Szymanowski的「羅珊之歌(Piesn Roksany)」,雖然與曾宇謙的「Reverie」一樣是鋼琴與小提琴合奏,錄音卻截然不同。極度纖細飄逸的小提琴線條,經過M-10X的重播,增添了適當的厚度與實體感,卻不損及琴音纖細微妙的美感。高音圓滑而不刺激,但是泛音延伸依然充足,細節與微動態也依然豐富,呈現出極度真實自然的樂器質感。顯然M-10X的圓潤悅耳音質,並不是靠壓抑高頻與抹去細節來達成。

逼近現場演奏的真實感
聽Lou Reed演唱的「Vanishing Act」,我發現M-10X並不是一味追求超高音質密度,而是適度的放鬆,呈現出密度適中的人聲中頻,Lou Reed的嗓音不會過度僵硬沉重,而是更為柔軟、更為靈活,也更為真實自然。
聽Tears for Fears樂團1989年專輯「The Seeds of Love」第二軌「Bad Man’s Song」,M-10X的擊鼓低頻也是較為軟質的,不過低頻顆粒的輪廓依然分明,音質依然保有適度的凝聚力,不會鬆散渾濁。擊鼓低頻形體龐大、量感充足、氣勢開闊。以往聆聽此曲,我總是只聽樂曲開頭的擊鼓樂段,不過這次我竟然忍不住聽完全曲,因為透過M-10X的重播,即使用大音量聆聽也絲毫不會毛糙刺耳。這種在不減損高頻延伸與細節解析的前提下,所展現極度順暢、自然、悅耳的聲底,完全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音響重播典範。
再聽「Visions of Prokofiev」第一軌「羅蜜歐與朱麗葉:騎士之舞」,M-10X所表現的大鼓質感依然是軟質寬鬆的,形體特別龐大,但是卻不會崩潰散形,依然能呈現出清晰的低頻輪廓。不只如此,M-10X所呈現的弦樂齊奏也是大塊的擴散,不但層次清晰,而且音質綿密。這種自然擴散,開闊感絕佳的弦樂齊奏,是一般音響系統極難表現的特質,卻是重現真實現場演奏的關鍵,M-10X的重播是我所聽過最逼近演奏現場的極罕案例。

 
徹底展開音樂內蘊情感
最後,我一定要說波哥雷里奇在2022年推出的最新專輯「Chopin」。波哥對樂曲的詮釋自成一家,雖然特立獨行,但卻言之有物。以往我總是著迷於他自成一格的音樂世界,唯獨這張蕭邦怎麼也聽不慣,原本我歸咎於波哥這次太過於沉溺於自我的見解,直到這次聽到了M-10X的重播,我才恍然大悟,其實波哥並沒有走偏,只是一般音響系統無法完整解析出波哥灌注在每一個觸鍵中的音色變化與強弱起伏,只能讓人聽到如冰鑽一般冷冽的琴音與橫衝直撞的強奏。
M-10X的重播則完全不同,鋼琴觸鍵的厚度浮現了,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連續性與旋律性浮現了,強弱、快慢之間的細微變化也完全展現。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波哥灌注在每一個觸鍵中的訊息量是如此巨大,一般音響根本難以完全展開,我們需要解析力更強、音質又更自然的音響,才能將這張專輯「解壓縮」,讓所有演奏細節與豐富情感完全拉伸展開。M-10X就像萬花筒一般,透過它的重播,我才發現蘊藏在這張專輯中的大千世界,原來如此炫麗燦爛,光彩動人。

▲M-10X在日本榮獲2022年Audio Excellence Award金賞最高榮譽肯定。
 
拿著樂譜試聽調校
這篇文章的最後篇幅,我要留給總工程師長妻雅一。他雖然不擅言詞,卻是我所見過最熱愛音樂的音響工程師。在Luxman日本總部,幾乎所有同事都知道他除了窩在實驗室裡研發音響之外,所有時間都花在聽音樂、逛唱片行與聽音樂會。我這次到統元試聽之後,看了一段Luxman官網上的影片,長妻先生在片中除了介紹M-10X的技術特點,也談到他的試聽調校過程。長妻先生說他這次聽了許多鋼琴錄音的高解析音樂檔,為了調校出真實無染的鋼琴重播表現,他不但試聽音樂,甚至拿出樂曲總譜,比對M-10X所展現的鋼琴演奏,是否能充分傳達樂譜上標註的感情符號。
他甚至深入觀察音樂家的演奏現場與Youtube影片,仔細研究不同鋼琴家的觸鍵技巧。他對於M-10X的要求,是必須忠實還原不同觸鍵方式所展現的不同音質與音色變化。這個要求的難度實在太高,但是M-10X真的辦到了!世界上有哪個音響設計者是拿著樂譜調校音響,對於音樂的鑽研又是如此深入的?除了長妻先生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了。

 
獻給音樂的最高禮讚
看過這段影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長妻先生在試聽調校上投入了這麼大的心力,也難怪M-10X可以完全展開波哥灌注在「Chopin」專輯中小宇宙。長妻先生果然是我最敬佩的音響設計者,而他所設計的M-10X,顯然已經達到了Hi End音響無人可及的至高境界。它所展現的已經不只是音響性的解析力,更是徹底展開音樂內蘊情感的解析力。在我評論音響將近二十年的資歷中,我從沒聽過如此讓我感動的器材。
如果您熱愛音樂,請聽我一句話,將M-10X當作您音響旅程中的最高目標吧,它可以徹底重現音樂的完整面貌,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音樂最深層的情感。能擁有這樣的聲音,夫復何求!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電源供應超級充沛,搭配每聲道16顆功率晶體併聯推挽,電流輸出能力強大,足夠對付低阻抗喇叭。
② 新世代LIFES技術,兼具負回授的優點,以及無負回授的聲音表現。
③ 線路與元件全部翻新,穩定性與耐用性大幅提升。
④ 寬鬆柔軟,順暢悅耳的聲音表現。
⑤ 強大的音樂解析能力,可以徹底展開最細微的強弱與速度變化。
建議:
搭配ELAC喇叭聲音令人驚艷,兼具解析力與自然順暢的音質表現,是值得推薦的組合方案。
 

文章來源:

Luxman M-10X評測,從沒聽過如此讓人感動的聲音《普洛影音網》

By |七月 28th, 2023|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