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資訊

NAD C700V2 – NAD目前入門系列最棒的擴大機

NAD C700V2 – NAD目前入門系列最棒的擴大機

 
至今筆者還記得刊登在370 期,NAD M10在台灣的發表會。當初發表會陣仗浩大,NAD歐洲品牌經理Cas Oostvogel更是自1990年代之後第二次來台;而推出之後M10也真的在音響市場颳起一股旋風。事後分析,M10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歸類於幾點:第一,採用業界知名的D類放大Ncore。第二,內建知名空間校 正軟體Dirac Live。第三,不但直接內建串流,還是自家開發的BluOS平台。 第四,尺寸比標準擴大機小巧、時尚的外型設計、正面的7吋全彩觸控螢幕也符合現代消費者喜好。
Dirac Live
因為M10實在太成功,因此NAD在幾年後又推出第二代,也推出售價只約M10一半的C700。雖然型號名稱完全不同,但外型一看就知道跟M10有關聯。C700確實是平價版的M10,但各個環節都有因為售價適當的變動。包含螢幕改用5吋非觸控、放大模組改用同廠較平價的UcD,以及沒有Dirac Live;但其餘部分依舊保有M10的元素,C700可是Classic系列第一款直接內建BluOS串流平台的擴大機。
近期M10已經改版為V3,而C700也進化為V2。大受好評的外型當然是不能更動,但內部功能更為豐富;尤其是C700 V2在未來將會加入Dirac Live功能,這可是當初M10之所以可以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且 C700 V2 能夠使用Dirac Live的意義,在於此價位終於也有搭載Dirac Live的串流綜擴。由此來看,C700 V2的改版幅度不可謂不大。
只要稍微有些概念,就會知道空間環境幾乎左右音響系統最終的聲音表現;這也是為何有能力的音響迷需要花大錢打造聆聽室,本刊試聽室也使用數量眾多聲學道具的根本原因。但入門階段的音響迷哪有可能花費那麼多錢購買聲學道具?因此對入門階段來說,使用DSP空間校正這條路是最合理的做法。DSP空間校正也有不同類型,比如傳統的參數型EQ,也有透過輸入空間大小,環境家具等數據校正的類型。Dirac Live則是針對非專業人士設計,透過麥克風量測的自動空間校正技術; 一般消費者只需要跟著指示一步驟一步驟進行即可,操作門檻極低。
三大進化
不少音響廠家也有推出自動空間校正,但絕大部分都是自行開發,只供自家產品使用。而Dirac Live特殊之處,則是它是典型販售技術使用權的公司, 任何廠商只要取得授權都可以在自家產品中安裝Dirac Live功能。這點導致採用Dirac Live的器材陣容快速擴張,沒意外應該是目前各種自動空間校正技術當中,搭載器材型號最多者。C700 V2另一項進化,就是DAC解碼晶片由ES9010改為ES9028。對DAC 晶片命名稍微有些了解就知道,ESS 尾數8都是一時的旗艦晶片,只是新舊世代區別而已。再者上一代 M10 V2 其實也就是使用ES9028,M10 V3改為 ES9038;兩者屬於前後代旗艦關係,性能其實不會差距太大。對筆者來說,此價位器材能給出旗艦晶片,絕對是誠意的展現。
C700 V2 的另一新功能是新增MM唱放,在黑膠依舊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來說這新增很切合消費者需要。不過筆者好奇這MM唱放會經過類比-數位-類比的轉換嗎?原廠沒有特別提,但日後如果Dirac Live也可以校正黑膠輸入,那就是這種模式;畢竟Dirac Live必須在數位狀態下進行。新版還有個小差異是配件新增遙控器BC1,這對習慣使用遙控器而非APP的人來說當然也很重要。

原先的好基礎
新舊代差異表過,還有從初版就訂立下來的好基礎。首先是放大模組採用UcD這款D類放大。UcD是Hypex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放大模組,當年推出時就以性能特別好、售價特別貴,顛覆以往音響迷認為D類放大達不到Hi-Fi高度,或只能作為超低音喇叭放大使用的觀念。當然,之後Hypex又推出Hi End級 別的NCore,還有其他公司也推出不同D類模組,共同改變音響圈對D類的看法又是後話。雖然後浪推前浪,但UcD依舊是平價擴大機的優質選擇。
UcD有個神奇特色,就是失真率不太會隨著輸出功率一同提高。C700 V2 標示失真率8歐姆小於0.05%、4歐姆小 於0.04%;單看數字沒有特別驚人,但輸出功率從250毫瓦到帳面額定功率都可以維持這個失真率,測量範圍還是20Hz-20kHz,這幾乎就是最硬的標示方法了。要知道大部分AB類失真數字,其實多數是以1瓦輸出,量測1kHz失真。
第二個好基礎就是BluOS。這個串流平台系統是NAD母公司Lenbrook當初花費七年時間研發而成,至今依舊有許多其他串流APP沒有的特點。比如目前其他音響品牌推出的APP基本上都侷限在雙手機平台上;但BluOS除了雙手機平台,Windows、macOS也可以安裝,能夠在不同平台間切換使用。BluOS支援串流平台也特別多,目前官方表示支援超過20種串流平台。BluOS也是市面極少數能夠支援KKBOX的串 流平台,這對台灣音響迷來說非常重要。當然還有全繁中介面,不想看英文選單也沒問題。BluOS還開放其他音響品牌談合作,所以目前包含DALI、Cyrus、PSB、ROKSAN、Monitor Audio 等品牌,串流相關系統也都是採用BluOS。甚至與一些智慧家庭控制系統合作,讓BluOS成為智慧家庭的一部 份。
搭載HDMI eARC
BluOS優點很多,但以往NAD擴大機只有高階Master系列才有內建,平價Classic系列多半設計成需要額外添購 BluOS串流模組,才能享受BluOS串流服務,不加購連串流都沒有。C700則是少數直接內建串流的Classic系列擴大機,也是第一代推出時的焦點之一。
輸出入介面也是C700吸引人之處,其中HDMI eARC無疑是焦點之一。HDMI eARC可視為當今影音劇院的標準傳輸介面,幾乎任何電視、投影機、環擴都會搭載;但在兩聲道系統中卻一直是非常罕見的介面,C700就是那市場中的少數。此外現代人最熟悉的Wi-Fi、藍牙也有內建,且還是規格相當先進的藍牙5.0 aptX HD,Wi-Fi […]

By |三月 5th, 2025|迴響已關閉

NAD C700V2 機能、性能與聲音魅力度都是所屬價位帶的模範

不會吧?我認為性價比相當高、功能齊備、表現全面的NAD C700才推出兩年就改款?如果只是為改而改、甚至為漲價而改款我很難認同,但是如果是「加量不加價、升級不漲價」,那就來吧!這回NAD新推出C700的後繼機種C700 V2就是這麼佛心,沒在玩那種換殼、幾乎換湯不換藥的小把戲改款,而是在原本已經相當豐富的功能之外、添加實用性高重大的新功能,另外還在電路升級、提高音質。

有HDMI eARC與2.1聲道低頻管理
C700 V2是一部2.1聲道串流擴大機,跟一般綜合擴大機相比,本機的特色之一是有「.1」可以加接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且「包含低頻管理」以數位音訊處理電路做二聲道喇叭的高通濾波與超低音喇叭的低通濾波,讓二聲道喇叭與超低音喇叭能完全避免工作頻段重疊,要調整到「銜接得天衣無縫」並不困難。

本機的另一項特點則是配備HDMI eARC端子,能夠對應電視輸出的數位音訊,且能透過HDMI的CEC機制讓電視連動控制 C700 V2 的音量調整與開關機(只要用電視遙控器控制即可),因此只要使本機作為音響系統的核心,它就能如同Soundbar讓2.1聲道音響系統在日常收看電影、音樂影片的時候取代電視內建喇叭發聲,與Soundbar相比,正規的音響系統當然會有更好的音質、能量與音場寬度,只差沒有後方與上方音場而已。因此若受限於空間,多聲道系統裝不下去、Soundbar的音質又接受不了,可以認真考慮以C700 V2構成系統取代Soundbar的用途。
可付費升級添加先進的Dirac Live空間校正
先前我把C700初代機視為「平價版M10」不只是因為兩者的聲音風格相近、且機體大小、外觀設計到內部電路佈局的方式都十分相似,C700 V2的外表保留相同的特徵,機內也同樣採取「二層樓」的架構:其中「樓上」就是串流前級電路、下方則是NAD自己研發製作的電源與荷蘭Hypex UcD D類功放模組的「NAD訂製版」。
這次C700進化到V2主要的改變主要是在前級:其一是在數位音訊處理電路添加了Dirac Live空間響應校正的支援,這項功能就是因為當年M10(初代)開始搭載應用在二聲道音樂用途才會受到眾多玩家高度重視,它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校正因為空間與喇叭擺位不當造成在特定頻率產生的低頻轟鳴與凹陷,且能解決因為喇叭擺位不當、空間左右壁面不對稱造成音像定位偏右偏左與結像鬆散的問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NAD第一回把Dirac Live下放到這麼便宜的機種上,但我還是要說清楚,C700 V2是Dirac Live「Ready」,需額外購買授權(在Dirac官方網站)與校正麥克風才能使用這項功能。

DAC晶片大升級、比照M10 V2辦理
第二項改變則與聲音表現有關,原本C700在數類轉換電路使用的主要DAC晶片是ES9010K2M(動態範圍116dB、總諧波失真-106dB),C700 V2則升級為ES9028Q2M(動態範圍129dB、 總諧波失真-120dB),比較數據就知道DAC的性能等級差異頗大,且ES9028Q2M這款高階32 bit DAC應用ESS HyperStream II架構,能減少時基誤差(Jitter)提高音質。
我相信這不是巧合,完全就是故意的:ES9028Q2M剛好就是NAD M10 V2的數類轉換晶片!所以就硬體條件來看,所以NAD真是有心讓C700 V2的客觀條件像是一部「平價版M10 V2」,但是我也要先透露:兩者聲音風格並不相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DAC晶片的升級會讓C700 V2的動態(聲音強弱的反差與躍動感)、音質細膩度相較於上一代有明顯的改善。

添加黑膠唱盤輸入與紅外線遙控器
第三項改變則是在類比輸入部分,原本C700有兩組類比(LINE)輸入,本機則把其中一組類比輸入改成可以對應黑膠唱盤(MM唱頭)的PHONO。第四項進化則是便利性,先前C700的「遙控」必須完全倚賴智慧手機安裝的BluOS App來操作,這回C700 V2「應玩家要求」附贈一支紅外線遙控器,讓用戶可以輕鬆控制音量、音樂播放與其他功能,讓簡單的常用操作用起來更方便、也能避免手機操作App發生誤觸的狀況。

完善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
C700 V2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與上代機種C700相同:C700 V2內建BluOS串流電路,支援Apple AirPlay 2、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KKBOX、Qobuz、Presto、Tune in⋯⋯等等,BluOS對於串流音樂服務支援的豐富性可以說是目前最高的,NAD串流機種的用家要是懶得自己播音樂,還可以免費聽6個MQA/CD音質的網路電台。除了網路串流以外,我更傾向「播放音樂檔」,有比較過的玩家們應該很清楚後者的音質明顯比較好,而C700 V2能直接相容播放MP3、AAC、WMA、Ogg Vorbis、WMA-L、ALAC、OPUS、MQA、 FLAC、AIFF與WAV等各類音樂檔,無損音樂檔最高相容規格為192kHz/24bit,最簡單的使用方式是把所有音樂檔分類儲存在USB硬碟作為「音樂庫」、插入本機背板 的USB端子即可播放,還可以設定讓本機作為伺服器、把音樂庫分享給其他空間的系統使用。本機的網路連接包括有線的RJ45網路線端子與無線的雙頻Wi-Fi,它還內建雙向藍牙(5.0),可以對應「輸入」行動裝置傳來的數位音訊,也可以「輸出」數位音訊給無線耳機使用且相容aptX HD高音質傳輸。
推力頗強、開大聲聽依然維持良好的全頻均衡性
先前評測C700初代機我就覺得它的聲音比我過去聽過搭載同款 UcD D類功放模組的聲音更「新鮮」、音質表現已經蠻像Hypex上位的Ncore模組了,事實上就客觀條件(性能數據)來看,C700配備的訂製板模組能真是不錯,這次C700 V2依然如此,多數中價位與低價位的擴大機我認為標示的輸出功率「僅供參考」居多,因為這中間還包含規格數據標示的取巧手段,因此有時候我們看到數據標示每聲道100瓦輸出「應該」夠用,但實際 開大聲聽聲音的平衡性就被破壞掉,典型的狀況就是低音變薄、中高音前傾而顯得嘈雜,這就是電流輸出能力不足與失真偏高的問題對於實際聽感造成的影響。
NAD的規格標示向來保守,C700 V2在最大連續功率(額定功率)九成輸出的狀態下,全頻段的總諧波失真依然能壓低在0.04%以下,所以是非常實在的功率標示、沒有灌水。事實上它的推力還真是可圈可點,在全頻段驅動Pioneer S-1EX落地喇叭的狀態下,從小音量逐步開到非常大的音量,它的低頻厚度與重量感、全頻段的均衡性都維持得非常好,大聲不吵、高音完全不刺耳,沒有白熱化的狀況。
質感細膩,感受溫潤的類比風味
我認為C700 V2與C700之間在聲音表現方面有相當明顯的差別,才剛剛開聲我就可以聽出來它的音「質」有很大的進步:整體的細節更為豐富,高音充分向上延伸、相當完整細膩地呈現小提琴泛音成分,琴音顯得更為真實、有著自然的光澤感。
在聲音的性格方面,我認為C700 V2與C700的差異也很大,先前C700給我的印象是「年輕明朗」、它是C系列的一員調聲卻傾向於與M10相仿,相對而言C700 V2明顯變得圓熟,基本上可以說是回歸NAD傳統「英系美聲」的風味,尤其是溫暖而濃郁、具有豐富層次的中頻與高密度的中低頻,聽古典音樂時音場在喇叭後方成扇形展開,比多數綜合擴大機更容易讓聆聽者感受音場的深度。
這是資深玩家們熟悉的老味道,甚至可以說它聽起來很像某些1970、1980年代受到好評的一代名機,我明明知道它是D類、可是怎麼聽都像是AB類啊!它非常擅於表現已經變成串流與音樂檔的類比時代老錄音,完全不冷不硬,就是很有溫度、很有「人味」,低頻明顯要比上一代更厚、更有重量感,播放「現在的」流行音樂可以感受到 punch的力度強、速度非常快,更積極表現出「壯碩而靈活」快速的低音與極低頻。

最佳推薦
C700 V2它加強了中、高音質感與低頻的厚度,是我認為它跟典型英系美聲不一樣的地方,我並不認為它屬於中性的「純水派」,相反地我認為它是一部從低音厚到高音,讓聆聽者感受到濃厚聲音色彩的擴大機,它會讓大多數玩家舒適聆聽富有韻味、音樂性佳、低刺激性、可以讓人放鬆聽一整天⋯⋯這些「符合大眾口味的好聲」,無時無刻,它的聲音親和力都是好得沒話說,播放YouTube音樂影片、即使音訊全都是壓縮的,C700 […]

By |三月 5th, 2025|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 NAD C379 / C389 / C399 C系列全面進化! 串流高性價比

產品介紹 NAD C379/C389/C399
C系列全面進化!
完整解析! NAD C系列特色&搭配小巧思
打造串流高性價比
從裡到外講透透
性價比超高
˙加購模組卡支援最強 「串流音樂」 & 「空間校正」
MDC2 BluOS-D模組卡

NAD C379 數位綜合擴大機 報導: https://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10730
NAD C389 數位綜合擴大機 產品介紹頁: https://www.audio-supply.com/nad-c389
NAD C399 數位綜合擴大機 產品介紹頁: https://www.audio-supply.com/nad-c399/

By |二月 24th, 2025|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 QUAD 33 & 303 英系傳奇 經典重生

產品介紹 QUAD 33 & 303 英系傳奇 經典重生
經典重生!令人愛不釋手的復古氛圍
英系傳奇系列機種復刻
1960年代經典韻味再現
以現代技術翻新,重譯古典美學
這支影片將帶你完整體驗 33 & 303 獨特魅力
從前面板到電路,以及適合搭配的喇叭類型
一一為你講解將近60年的全新感動

QUAD 33前級
忠於傳統設計理念,注入嶄新技術
QUAD 303 立體聲後級
傳奇電路設計再現

相關媒體報導:
普洛影音網: https://audionet.com.tw/thread-17585-1-1.html
U-audio音響共和國: https://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10739
Hi-AV影音網: https://www.hi-av.net/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054/c0

By |二月 11th, 2025|迴響已關閉

NAD C700V2 限時特惠價53,800元 – 迎家音響 新品上市優惠

【 NAD C700V2 -迎家音響 新品上市優惠 】
即日起至3月10日止

新品上市優惠辦法 :
即日起至3月10日止,  NAD C700V2 串流綜合擴大機 原售價61,800元,限時特惠價53,800元
(含全省NAD經銷商及網路平台)

▶請認明迎家代理公司貨,方享有完善服務與維修保障。

NAD C700V2 串流綜合擴大機 官網介紹:https://www.audio-supply.com/c700v2/
普洛影音網 報導 :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7706-1-1.html

By |二月 6th, 2025|迴響已關閉

Wharfedale SW-10 性能超出預期的平價超低音喇叭

Wharfedale SW-10性能超出預期的平價超低音喇叭
這篇評測就先從吐槽開始吧!多年前歐系喇叭品牌做超低音喇叭,大部分都像是在做「輔助低音」,意思好像是說我家落地喇叭或書架喇叭的低頻表現已經很不錯了,有多聲道需求想讓低頻能量強一點,就加一支這樣的超低音喇叭:長得蠻可愛、體型小、單體小、音壓輸出能力也小、極低頻延伸能力有限,我就不點名了,各位上網查就可以看到不少例子。
音樂與電影雙方的考驗
到了這兩年他們終於搞清楚狀況了,超低音喇叭不但可以用在純粹 作為聽音樂用途的音響系統,而且現在的流行音樂有厚重、暴力低頻者不在少數,口味清淡的佛系超低 音根本混不下去,低頻能量要足、要夠厚夠重要不然用耳機聽到的極低頻都比超低音喇叭完整還要怎麼說服年輕玩家?「想用來音樂的超低音喇叭」對於速度的要求還比以前「只用來表現電影音效的超低音」更高,高性能、內建DSP自身具備空間響應校正相關功能(數位等化)同時又頗高價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紛紛出世,本篇主角看起來好 像跟那些先進超低音喇叭沒有關係,Wharfedale是英國系老牌、SW 10參考售價不到兩萬,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我在評測前就是這麼想,後來意外發生了、是好的意外。
特製的長衝程單體
SW-10 是 Wharfedale SW系列之中體型最小的一員,在它之上還有配備12吋單體的SW-12與15吋單體的SW-15。SW-10的10吋單體裝在箱體正面,寬懸邊、顯然是採取長衝程設計,能容許大功率輸入時單體音盆做大幅度的活塞運動、推動更多空氣、表現出更大的低頻能量。然而在劇烈的活塞運動下,單體的音盆還要有足夠的剛性、盡量減少運動當下瞬間形變(盆分裂)造成的失真,Wharfedale選擇的材料是以長纖維紙漿作出有點厚度的「無壓製紙盆」,這其實應該說是相當成熟的技術,這樣的材料與工法可以讓單體設計者做出理想的音盆厚度,方向不規則、粗細不一的纖維紋理與材質讓音盆本身具有良好的剛性與阻尼特性、能充分抑制音盆寄生的多餘振動、降低音染。在單體的後方中央還有「排氣通道」,在單體動作的同時讓吸入空氣冷卻音圈總成、再將熱氣排出,以此確保單體在高功率驅動、使用較長時間的狀態下能減少音圈發熱造成熱阻效應的副作用,仍能維持高效率。

箱體結構與分頻點調控範圍
藉著這篇評論我想先幫忙修正一下錯誤:在拿到本品測試前我先做功課、上網察了一些資料,我在不只一個網站看到SW-10的箱體是密閉式、同系列家族的二哥 SW-12 則是低音反射式,我當時還覺得蠻有意思的啊!該不會兩者的主要用途前者是「音樂用」、後者是「電影音效用」吧?後來實際拆箱使用,我才知道那些網站上的資料是錯的,實際上SW-10底下的四個腳座做得比較長,就是因為它的箱體結構是低音反射式、反射孔朝下,利用地板反射增強反射管出口的極低頻能量並且在底部向四方擴散。 另外還有兩項規格也有問題,超低音分頻點的調整範圍,原廠官網標示Crossover Range為30 – 150Hz;頻率響應範圍則是40 – 120Hz ±3dB,您是不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您有看過哪支超低音喇叭的分頻點調整範圍比頻寬還要寬的嗎?實際我在 SW-10 背板上看到CROSSOVER旋鈕標示的可調範圍是40Hz – 150 Hz,最低分頻點可以到40Hz這麼低的頻率我認為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這樣已經可以避免用在「沒有低頻管理的二聲道系統」以SW-10搭配書架式或小型落地喇叭因為超低音分頻點沒有辦法調整到更低頻率、部分低頻工作頻段重疊會造成類似駐波的轟鳴問題(當然這也牽涉到玩家調整觀念的問題)。

好好擺位,就能「確實聽到」25Hz
我在箱體結構與分頻點規格標示發現問題,當然也會對頻率響應的規格數據質疑,不過我還是尊重原廠的頻響數據,畢竟我沒有無響室或「寂靜的超大空間」可以做準確的儀測,我只能說40 – 120Hz ±3dB後面的「±3dB」真是超有良心的標示!意思是說低端只滾降3dB 就取這個頻率,很多廠商標示的低端響應到多少Hz已經-12dB了,有說還好,沒說負多少dB的還更多。質疑是吧?我最大的毛病就是非要找答案,想找的答案很現實:在我試聽的空間、聆聽位置實際的極低頻能延伸到多低。當然我會不擇 手段、儘量把SW-10擺在低頻響應最佳的位置,最後我把SW-10擺在本刊試聽室約8坪大長方體空間的右後牆角附近,在空間邊界效應的作用下得要了我想要的效果:低端響應24.7Hz -3dB!以參考售價還不到兩萬的平價超低音喇叭而論,這是相當出色的成績哦!我測試過自己聽到最低的頻率大概是在 16Hz,這次用 SW-10 在好好擺位之後,它可以讓我聽到25Hz、已經贏過很多大型落地喇叭,落地喇叭擺位不當、連SBIR(speaker boundary interference)為何都不知道的就甭提了。
當成「聽音樂用的超低音」很可以!
本次測試我有使用低頻管理、超低音分頻點設在80Hz,搭配Pioneer EX系列喇叭,雖然左右聲道S-1EX是落地式喇叭,我依然是設在small、分頻點同樣是80Hz,這樣更能聽出SW-10在聆聽二聲道音樂檔狀態下完整的表現如何(如果分頻在40Hz試聽的意義就不大了)。一開始我說「好的意外」就是在這個「2.1聲道聽音樂」的狀態下發生的,我原本只是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沒想到SW-10居然給我認真起來,我完全沒有料到 SW-10 銜接取代S-1EX 80Hz以下低頻與極低頻的發聲之後,聽起來竟然與S-1EX自己發出來的(全頻段發聲狀態下)聽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在我剛聽的時候甚至還以為自己設定失誤、以為還是在S-1EX全頻發聲 (SW-10沒發聲)的狀態,但是當我檢查SW-10確實正在發聲與環繞擴大機的設定選單之後,我真的嚇一跳:這還是我認識的 Wharfedale 超低音喇叭嗎?價格等級差這麼多(S-1EX上市當年參考售價45萬一 對)竟然可以完美融合,聽二聲道音樂完全聽不出左右聲道與超低音喇叭銜接的破綻,更難得的是SW-10的速度完全跟得上相當快的S -1EX,良好的控制力讓它能表現出相當乾淨俐落、強弱分明、解析度頗高、完全不會「拖尾」混濁的低頻與極低頻,而且表現流行音樂低頻punch的力度、飽滿的肉感與彈性,讓它在展現速度的同時,還藉著低頻增強了音樂韻味與律動的感染力,我以我才會說是「好的意外」,因為我根本沒想到在兩萬元以下會有這樣擅於表現音樂的超低音喇叭。

 
正常玩家夠用、暴力派建議玩雙超低音
以「超低音喇叭的主要任務」來說,大部分玩家還是會以電影音效為重,音樂的高標準要求在於「質」,電影音效的要求則是在 於「量」、也就是高音壓輸出能力。SW-10在我們的8坪大試聽間或是都會小家庭的客廳,在「均衡的 調校」與「正常的音量下」,它夠低沉的極低頻與音壓已經能滿足多數用家的需求,戰爭場面、激烈打鬥與猛烈碰撞的氣勢與能量已經蠻不錯的說服力。 但是對於重口味、暴力派、音壓可以大到隨便開的玩家來說,SW-10雖然已經能算是「小鋼砲」、 但畢竟不能像那些十萬、二十萬以上那些凶狠的怪物能夠發出「讓身體感受到壓力」的恐怖能量。以SW-10的「狠勁」來說,我認為它就是因為有速度、因此「瞬間爆發的衝擊力」在所屬價位帶有優勢,倘若玩家對低頻與極低頻能量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考慮採取「雙超低音」配置。
最佳推薦
在我聆聽的當下我還回想到國外討論區有人說「SW-10已經沒有 Wharfedale 以前的低價超低音喇叭那麼便宜了」,不要鬧了好不好?以前只是聽得出有超低音喇叭,現在卻已經有高性能主動式超低音的感覺了,雖說二萬元以內是超低音喇叭的「入門級」,但Wharfedale SW-10實際表現出來的質與量已經明顯高於它所屬的價格等級,以性價比來說,我認為Wharfedale SW-10應該獲得最佳推薦。
進口代理│迎家 02-2299-2777
文章出處:
Wharfedale SW-10性能超出預期的平價超低音喇叭 文╱陸怡昶《新視聽 358期 […]

By |二月 5th, 2025|迴響已關閉

QUAD Revela1 高頻迷人,表現全面 雖然只是書架式,卻已經有大將之風

QUAD Revela1 高頻迷人,表現全面 雖然只是書架式,卻已經有大將之風
QUAD成立於1941年,是一個 立業已經超過80年的長青品牌。而該廠能屹立市場這麼久的原因之一,是QUAD擁有很深厚的技術實力,這一點,讓它能開發出各種類型的產品,從訊源、到擴大機、 到喇叭、甚至到耳機,QUAD統統都有產品,而這也讓該廠對於整個音響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了解。
原因之二,就是QUAD對於音質十分重視,該廠最經典也最知名的喇叭產品,就是ESL-57等型號的高階靜電喇叭,這種喇叭的聲音表現出眾,但是設計較為複雜,能夠駕馭和生產這種喇叭的品牌並不多,從中就能窺見QUAD的不凡之處。
不過靜電喇叭畢竟門檻比較高,它的尺寸大,售價也高,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負擔,所以在2015年時,QUAD推出了新的喇叭產品線,也就是搭載「True Ribbon鋁帶高音」的Z系列和S系列喇叭,它們是由QUAD的聲學總監Peter Comeau所開發,標榜可以有接近靜電喇叭的聲音特質,但是在價格和體型上可以縮減很多,就創造出高音質、易於使用、而且價格親民的產品。
會選擇鋁帶高音,是因為它的發聲型態有點類似靜電喇叭,而且和一般常見的軟半球高音相比鋁帶高音有很多優勢,例如它有更大的發聲面、更好的發聲效率,所以能很輕鬆的呈現出高頻段的細節與能量,加上振膜的運動更輕盈,也讓它的失真率更低,失真降低了,聲 音的定位與結像也就更為精準。
新一代的鋁帶高音
而Z系列和S系列喇叭推出之後獲得了消費者很高的評價,證明了這條路是正確的,所以QUAD持續進行鋁帶高音的研發,一樣是在聲學總監 Peter Comeau的帶領之下,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推出了新世代喇叭產品,稱之為Revela系列。因為有了Z和S系列的開發經驗,所以Revela系列的設計更為成熟。 而Revela系列的鋁帶高音、錐盆中低音和箱體統統不同,所以並不是單純的改款或優化,而是從頭全新設計的喇叭,其系列中共有兩款產品,分別是: Revela 1書架式喇叭和Revela 2落地式喇叭。

在關鍵的鋁帶高音部分,QUAD標榜Revela系列的「True Ribbon 鋁帶高音」是新設計,細膩度更好,讓喇叭的聲音質感獲得了全面的提升。然後為了讓中低音單體 能與這款更優秀的高音做完美銜接,錐盆中低音的振膜採用了新的合成纖維材質,讓振膜能有更明快的速度與暫態反應,能完美銜接新的鋁帶高音。
而在箱體部分,Revela系列兩款喇叭都是採用低音反射式設計,能強化低頻段的表現。QUAD就特別強調,與Z與S系列相比,新的Revela的另一個聲音優勢就是有更好的低頻,讓它的音樂表現更全面,可以對應更多類型的音樂軟體。
Revela的箱體設計非常紮實,書架式的Revela 1重量就達到12.3公斤,落地式的Revela 2更是重達31.8公斤。箱體越重,代表振膜運動的基礎越穩固,而且能大幅抑制箱體出現共振或音染的機率。而為了讓書架式的Revela 1有最佳聲音表現,QUAD還推出了專屬腳架(另售),光這個腳架也重達15.8公斤,而這只腳架於接觸面有軟墊材質與腳釘設計,亦能進一步抑制振動,讓書架式的Revela 1能做最大發揮。
而Revela系列除了在聲學設計上追求完美之外,它的外觀設計也毫不馬虎,箱體的所有邊角都是圓潤邊角設計,同時箱身上找不到一絲接縫。而且無論是黑色或木紋外觀,全部都採用了6層鋼琴烤漆與拋光處理,所以表面質感細緻,就連Revela 1的專屬腳架也是一樣在表面做了烤漆與拋光處理,加上具有設計感的結構,搭配起來猶如高級擺設,建議一定要一起使用。

高頻能兼具細膩與柔順,同時有絕佳的空間感
接下來談實際評測的感受,本次評測的對象Revela 1為2音路2單體設計,正面上方配置了一只新開發的60×27mm True Ribbon鋁帶高音,下方配置了一只6.5吋低 音單體,規格標示的頻率響應能力為54Hz~24KHz(+/-3dB),靈敏度86dB,雖然靈敏度並不是特別高,但是實際搭配起來並不會覺得難推。
我搭配多款擴大機之後都得到相同結論,Revela 1最為迷人的部分果然是它的高頻,Revela 1的高頻非常清新、也很解析,它能表現極為纖細的音樂成分,而且在高解析的狀態下,Revela 1的高音並不會尖銳或刮耳,拿捏得恰到好處,資訊量很多、但仍然動聽,高音聽起來有細膩感,但同時也有柔順感。
而豐富的細節表現能力,也讓Revela 1成為構建空間感的能手。 例如「約翰威廉斯在維也納」專輯 當中Devil’s Dance一曲,慕特的小提琴一拉,能聽到大量清晰的尾音與空間殘響,與一般的軟半球高音相比,空間裡的堂音與樂器殘響明顯更多、更浮凸、更清晰,如果你以前只聽過軟半球高音,你將會對Revela 1的鋁帶高音感到驚奇:「原來錄音裡面能有這麼多細節可以表現!」。
又例如「一個巨星的誕生」電影原聲帶中I will never love again加長版一曲,一開始Lady Gaga的細微呼息聲就超級清晰,加上現場環境中的細微背景聲響,Revela 1輕鬆展現出了強烈的空間感。Lady Gaga開唱,人聲非常的自然,完全沒有增肥或加料的感覺,伴奏的鋼琴也是呈現出很中性、傳真的風格,而且鋼琴聲有很自然的美感,這就是Revela 1中頻段的風格,中性而寫實,而且有結實、凝聚的型體感,不需加料或浮誇的表現,就能非常動聽。
在低頻段,Revela 1畢竟是書架式喇叭,所以極低頻的表現有一定的侷限,但只要是在極低頻衰減前的低頻表現都是很不錯的,低頻強勁、結實,有彈性,加上Revela 1的箱體的結構非常紮實,呈現出來的低頻是安定而沉穩的,不會覺得能量虛虛散散,所以能創造出很好的氣勢感。例如「冰與火之歌」主題曲,襯底的鼓聲聽起來就很飽滿、 聲聲鼓擊都有力量,而主奏的大提琴也是能量豐沛,弓弦磨擦起來濃郁而深沉,很能觸動人心。
而Revela 1這樣的表現,讓我特別喜歡用它播放有現場感的錄音,因為它的優秀細節與空間感不發揮一下真的是可惜。例如 「Wieniawski & Sarasate:Violin Showpieces」專輯的第一曲,一開始是鋼琴獨奏登場,只靠著鋼琴落鍵之後於空間裡飄散的細微殘響,就已經能讓人感受明確的空間感。此時的鋼琴質感自然、聲音傳真。接著小提琴進場,琴音非常細膩,聲音很中性,高頻延伸漂亮,而且能聽出這兩件樂器有著絕佳分離度,兩件樂器好像活生生躍然於眼前,讓人有一種猶如親臨現場的感覺。
而除了古典樂表現優異,錄音乾淨的流行樂現場也很棒,例如Fink 「Wheels Turn Beneath […]

By |一月 6th, 2025|迴響已關閉

連薩摩耶都愛聽 樂府音響聽 Luxman

連薩摩耶都愛聽 樂府音響聽 Luxman

在明年(2025),Luxman就要迎接創立100周年。無論在任何領域一間公司能夠存活百年都是一項成就,更何況是被歸類為小眾的Hi End領域?以日本Hi End品牌來說,大概只有Yamaha年資更長。但Yamaha可是產品跨山跨海的巨獸,而Luxman自始至終都專注在Hi End兩聲道產品,甚至在家庭劇院崛起的時代也沒有迎合市場推出劇院類產品,更顯得即將到來的百周年有多麼特別。
Hi-End在特殊年分推出紀念版可謂順理成章,而Luxman早早開始動工,在百年真正到來之前已經推出了SACD唱盤D-10X、前級C-10X、兩聲道後級M-10X;這些理所當然都是Luxman該類型的旗艦產品。不過除了旗艦級周年紀念品項,其他類型Luxman也沒有因而暫停。比如Luxman最新推出的DA-07X。
採用ROHM解碼晶片
DA-07X的概念很單純,就是將SACD唱盤D-07X的讀取機構移除,不聽CD的用家就能夠省下一筆;但同軸與光纖輸入多給一組,還新增AES/EBU輸入。其餘部分基本就是比照D-07X規格設計。而從推出旗艦訊源D-10X以來,Luxman的解碼晶片就改用日本半導體大廠ROHM出品的BD34301EKV,每聲道一枚。
不過對Hi End市場來說ROHM是很陌生的名稱。目前解碼晶片主流就是 BB、AKM、ESS三間,也有些廠商選擇Cirrus Logic,Luxman怎麼會選擇間對音響迷來說「名不見經傳」的品牌? 其實總部在京都的ROHM是1954年就成立的半導體巨獸,只不過主力產品是功率型晶片,高階解碼晶片是2018年下半年才宣布進軍,要針對Hi End市場推出MUS-IC系列解碼晶片。第一款產品就是Luxman目前用在旗艦訊源上的BD34301EKV。它到底有何神奇魅力, 讓Luxman願意全面採用?我們可以根據ROHM的官方資料,旁敲側擊採用的理由。
BD34301EKV最大特色,就是FIR數位濾波允許自定義。在Hi-End市場,多得是只採用DAC晶片內部的數類轉換功能,在前端使用額外晶片安裝數位濾波,或是另用FPGA晶片自己寫的例子。但ROHM直接開放讓訂購者自訂數位濾波,而非只能從預設幾種中選擇,對像Luxman這種深諳數位濾波重要性的廠商來說是最理想的方式。何況這可自訂的FIR濾波性能優異,就算增益已經衰減到-150dB性能依舊不變,處理效果不會因為音量大小而有差異。
 

再來根據ROHM新聞稿,早在開發階段Luxman總設計師長妻雅一就已經推出MUS-IC系列解碼晶片。接觸過並給出高評價。顯然此晶片的開發Luxman或多或少有參與其中,會採用ROHM理所當然。BD34301EKV 雖然是兩聲道架構,但Luxman均是切換成單聲道模式用兩枚,從D-10X到 DA-07X都是相同作法。
DA-07X特別的地方,還有USB輸 入採用日本Interface開發的USB音訊傳輸技術Bulk Pet。如果前端是連接Windows、Mac,那麼這種技術可以改善USB傳輸音訊的品質。且DA-07X內部的USB介面板有搭載MQA解碼晶片,完全支援MQA最高階的三層展開。
首款串流訊源
除了新推出的DA-07X,NT-07也值得一提。畢竟這是Luxman第一台支援網路串流的產品。NT-07是沒有解碼功能的純數位串流訊源,除了UPnP之外還能直接連接TIDAL、Spotify、 Qobuz、TuneIn四款串流平台,也預定會對應Roon Ready。不過NT-07輸入方式除了RJ45之外,還支援隨身碟直入,以及HDMI ARC。NT-07搭載兩聲道Hi-End音響中少見的HDMI ARC,用家可以先將電視的HDMI接上HDMI in,再從HDMI out(ARC)接回電視, NT-07便可接管電視音訊,讓Hi End器材來處理。在輸出部分,NT-07提供 HDMI、同軸、光纖,以及USB Type A,代表NT-07可以走USB輸出高達 32bit/768kHz、DSD 512規格的音訊。
NT-07有專屬APP「LUXMAN Stream」,雖然有經驗者一看就知道這是Lumin的系統,但觀察兩者機內線路,NT-07與Lumin差異甚大,應該是只有APP控制相關部分請Lumin設計。同時也帶來升頻功能,可以讓用家每種規格都可以單獨設定升頻程度。當然如果想要用起來像傳統器材,NT-07也附上鋁合金遙控器。
本次現場報導是去樂府音響聽整套Luxman配B&W。已經開業四年的樂府音響位於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23號,鄰近松江南京捷運站。在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地帶,樂府音響店面不會太大,整個一樓都規劃成單一聆聽空間。而樂府音響說得上獨一無二之處,就是兩隻店狗「義大利」跟「雪寶」。店家養狗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兩隻就放任在高價音響器材旁走動,但都可以精準避開沒有任何破壞。尤其是雪寶甚至還會來聆聽位與客人一起聽音樂;聽抒情小品獨奏就趴地閉目,聽激昂大編制耳朵會跟著節奏搖動,天啊連狗都知道Luxman是好聽的音響。
 

巧手擺好聲
樂府音響的聆聽環境值得特別介紹,某方面來說是台北中心區的常見情境。首先因為租賃契約,樂府音響連電話線都不能牽,更別說音響用電源專線了。而因為是角落店面,因此除 了正門外左側牆也是整片落地玻璃。且後牆左側有無法避開的梁柱,讓乍看是典型鞋盒型的空間實際上沒有對稱。唯一說得上加分的,只有天花板挑高及整面礦纖板。
雖然以聆聽室設計來說算是先天體質沒那麼好的環境,但確實更貼近台北許多家庭的聆聽空間;對台北音響迷而言,樂府音響的聆聽環境會更貼近自 家情況。不過這些都是結束後跟店家聊才知道的情報,因為樂府音響這套Luxman配B&W,根本聽不出來有受到這些問題影響。
樂府音響怎麼整治空間?四面牆都使用厚窗簾加上精心擺位,沒了。沒有DSP空間校正、沒有專業聲學處理材料,甚至沒有電源處理器。這樣都可以擺出Hi-End感的聲音,對樂府音響的調整功力只能五體投地。尤其是樂府用大理石墊材塑造空間左右對稱的假象,後牆左側的梁柱無論視覺還是聽覺上都成功被隱藏;除了音場對稱外,連視覺對稱都考量到了,這也是自己最印象深刻之處。本次聆聽系統訊源就是用Luxman NT-07聽Qobuz,並以同軸傳輸給DA-07X。擴大機則是C-10X、 M-10X,驅動B&W 803 D4。
理性與感性
筆者對這套系統的心得,是Luxman屬於要求各聲音面相都必須顧及的類型。所以解析力方面該有的細節都不缺,但又會多出一股唯美氛圍使人想歸類到美聲派器材。比如聽爵士鋼琴名家Keith Jarrett獨奏「Answer Me My Love」。Luxman能夠勾勒鋼琴龐大的琴身線條,觸鍵微動態變化豐富,展現不俗的細節還原力;但同時琴音也更絲滑、夢幻氣氛更足,迷人程度大增。即使從經驗上知道這種氛圍是Luxman加上,但聽覺更有滿足感,更接近對Hi End之聲的想像。
重點是並非只有小編制或慢板才有此表現。任何類型的音樂都可以聽見Luxman同時處理好內中細節,又增添聲音美感的能力。比如「John Williams in Vienna」就可以展開開闊而工整的音場,銅管群爆發勁道能量十足,又能同時呈現金碧輝煌的華麗美感。慕特小提琴有滿滿擦弦纖維質感,甚至能反應出力度較強,高穿透力的演奏特色;但同時又有明顯松香光澤感,也不會因為演奏力度較高產生壓迫感。
Luxman的資訊還原能力,聽 以炫技聞名的前衛金屬樂團Dream Theater「Metropolis Pt. 2: Scenes from a Memory」最有感觸。無論旋律再如何複雜,節奏怎樣變速,一切都能盡收耳中;不會感覺那邊重播不清楚、那裏漏聽,資訊豐富但能確實掌握。但與此同時又能感受到如同玉石般的溫潤透明感,尤其是人聲並非冷冰冰的慘白感,有著情感的溫度。

兼顧的平衡點
除了解析力與聲色情感兩者兼具,衝擊力與控制力同樣並存。聽Gojira 「The Link […]

By |一月 5th, 2025|迴響已關閉

壁掛式喇叭首選 Wharfedale OW-1 / OW-2 價格平實,裝設容易,內含新世代聲學設計

Wharfedale OW-1 / OW-2 價格平實,裝設容易,內含新世代聲學設計
文╱韓享良
Wharfedale這個品牌成立於1932年,至今已經超過90年了,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喇叭品牌之一。
而它能屹立這麼久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該廠一向以高C/P值著稱,產品價格都很實惠,讓很多人的第一套喇叭都是從Wharfedale入手。
原因之二,就是有不錯的聲學技術,尤其是它承襲了英倫式的聲音風格,讓它的喇叭聲音表現多半討喜,很容易被消費大眾所接受。
而現在要介紹的喇叭可算是 Wharfedale 的一代經典,它就是 Diamond系列,這個系列最早推出 於1981年,因為搭載了優秀的振膜,有小巧紮實的箱體,聲音表現也更為年輕化,讓它推出之後很受歡 迎,成為該廠的著名系列,甚至可以說是Wharfedale 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就因為如此,Wharfedale 不斷翻新 Diamond系列,在 Diamond系列 推出 40週年的時候,推出了最新一代的製品,是為Diamond 12。
一個系列可以換代12次,這是多驚人的記錄,如果不是歷史夠悠久,絕不可能有這樣的記錄。
也因為換代12次,Diamond 這個產品線已經趨近完美,因為所有的瑕疵都已經在換代過程中被修正掉,所有的設計手段都已經被嘗試採用了,例如 Diamond 12 在開發過程中就採用了先進軟體進行電腦模擬分析,能預先找出箱體結構在發聲時可能產生的共振之處,就能針對性的於適當地方進行結構補強,是為所謂的「智能點支架處理」,性能自然非常有保障。
在 Diamond 12 推出時,系列內含了3款書架式喇叭、2款落地式喇叭、和1款中央聲道喇叭,當時並沒有嵌入或壁掛式型號,不過相信是之後市場反應對壁掛和嵌入運用有需求,所以 Wharfedale 又推出了所謂的劇院工程系列,產品型號前面都冠上了 Diamond 的系列名稱,分別有 Diamond IW1嵌入式喇叭、IW2嵌入式喇叭、OW1壁掛式喇叭和 OW2壁掛式喇叭,而後兩者就是本文介紹的重點。

名作系列的衍生型
雖然劇院工程系列只有說是 Diamond系列 的延伸,但並沒有說是 Diamond 12系列,然而我相信它們和 Diamond 12同級,因為其所採用的單體和 Diamond 12 的落地式和書架款是相同的,已經超越了 Diamond 11 的設計。
從一個地方就可以明顯看得 出來,就是 OW-1 和 OW-2 的低音單體已經不採用前幾代的Kevlar振膜,而是回歸 初代Diamond 的 PP聚丙稀複合纖維振膜,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想:Kevlar不是振膜的好材料嗎?為何回歸採用PP呢?這是有原因的。
傳統中低音單體都是圓形錐盆形狀,然而這樣的作法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整個錐盆的結構是相同,也 就是呈現「均質」的狀態,容易在特定頻率產生盆分裂(變形),或是在特定頻率產生諧振(音染)。
而 […]

By |十一月 11th, 2024|迴響已關閉

匠人級的工藝,挖掘最深層的情感: Luxman L-505Z綜擴 MY-HiEND評鑑

在發表Luxman L-509Z新一代旗艦綜擴不久後,為造福更多燒友,日本Luxman以旗艦的技術下放,推出價位更親近的Luxman L-505Z綜擴,其每聲道可輸出100W(8歐姆),並內建最新高品質的MM/MC唱放線路,L-505Z的推出也是Luxman慶祝品牌2025年之100周年紀念的重要產品,Z系列的產品L-509Z、L-507Z、L-505Z也宣告正式齊全。505系列最早可追朔到2001年L-505f,不過最新的L-505Z已經脫胎換骨,包括運用了Luxman Integrated Feedback Engine System (LIFES1.0)及Luxm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ltimate Attenuator (LECUA)兩大核心技術。

相較與上一代的L-505uXII,L-505Z的主要提升包括最新高品質的MM/MC唱放線路、LECUA音控、12V的Triggers連動、更高階的耳擴輸出及兩個功率輸出顯示VU錶頭的中間多了LED音量顯示,這些我們在評測旗艦L-509Z也都有看到。原廠有貼心的整理了L-509Z、L-507Z、L-505Z及L-505uXII的差別,有興趣的可點此下載觀看。

L-505Z的背面,Made in Japan,115V台灣公司貨電壓,兩組喇叭輸出、4組RCA及1組XLR平衡類比輸入,MM/MC放大輸入,另外還有PRE OUT與MAIN IN,平衡腳位可以設定以對應不同器材

 

無論是那一款綜擴都是配這隻RA-17A專屬遙控器

LIFES1.0放大級是Luxman最新的線路,其結合了無負回授放大線路與回授線路的優點,在降低失真與工作溫度的穩定控制都有明顯提升,所採用的雙極功率電晶體,以三對左右聲道對稱之Darlington推挽方式架構,在高功率輸出下還能非常線性。電源方面使用一顆大型特定540VA的EI變壓器,4顆最新一代10,000 µF濾波電容。自家的LECUA音控系統,使用精心打造的IC級進式線路,能避免傳統可變電阻的噪訊問題,還有一致的左右聲道平衡表現,共有88階的精準調整。

新一代擴大機搭載Luxman最新線路LIFES(Luxman Integrated Feedback Engine System)

L-505Z的電源核心,高品質大容量540 VA之EI變壓器與4顆10,000 μF電容

匠人級的發燒器材 (Ted Chen)
Luxman可能是日系音響器材中最具歷史的品牌,至今仍然以堅實的品質和發燒設計佔據一席之地,他們的產品用料極為實在,從內部線路佈局與使用的料件滿載日系匠人般的風格,崇尚一分錢一分貨的音響愛好者絕對可以從Luxman器材上獲得滿足。再看到器材外觀,工業設計師可以說在方正型的箱體上找到優雅的甜蜜點,雖沒有絢爛的弧形切削,但透過極為合適的比例,將再平凡不過的按鈕、旋鈕以及指針錶頭合適地安置在前面板上,不管怎麼看都令人感到舒適愉悅。Luxman L-505Z身為一部由旗艦款下放技術的綜合擴大機,技術上幾乎比肩旗艦款,就連功能也是給好給滿,不但有而且好,表現皆具有一定水準,無論兩聲道、耳機或是黑膠訊源都有相當好的聲音。

鮮明動態直擊回憶
我先直接以Luxman L-505Z的唱頭放大輸入接收來自黑膠唱盤的訊號,參考宇多田光的經典唱片《First […]

By |十月 15th, 2024|迴響已關閉

Luxman L-505Z 評鑑 音色美感超越同級對手 音響論壇最佳推薦

 

有時候評測器材是非常吃緣分 的事情,我在內心不知道暗 自欣賞來自日本的Luxman 多久了,直到今天才正式有機會接手 評測他們家的綜擴,而且評測對象還 是定位在自家最入門的綜合擴大機 Luxman L-505Z,這可讓我期待值破 表。奇怪了?為何定位入門的產品反而 讓我更期待呢?因為就我的看法,一 個品牌推出高階產品,它的「好」,我 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會很實際的 反映在產品售價上。但入門產品受限 於諸多的成本考量,如何在有限條件下 同樣展現高完成度。這種「妥協中的藝 術」,是我每次在評測優質入門器材中 非常期待,且時常放在心中反覆品味的 事情,例如這次的L-505Z,我就給予非 常高的評價!
入門綜擴新登場
來自日本的Luxman與Accuphase一 樣,是少數願意在自家同等級擴大機 中,同時推出純A類與AB類兩種作工 模式的音響品牌。只不過經過幾次整 合,Luxman的綜擴也終於有了不同樣 貌。最新的AB類綜擴一共分為多種 等級,顯然因為市場的接受度較高屬 於公司主力。現役機種包括L-509Z、 L-509X、L-507Z,以及本次評測的 L-505Z。外型設計一如過去常見的 Luxman機種,白淨的銀色機身配合多 個可調整的EQ旋鈕,很有日系音響那 種素雅高級的味道。我特別喜歡原廠 在前面板配置的左右聲道雙UV錶頭設 計,當指針隨著音量大小而左右擺盪, 這無形間也讓聆聽體驗多了一層溫度。 這次的錶頭LED背光從過去的藍色,改 成最新的銀白色,配合同色系的機身更 顯高雅,是一次相當不錯的改良。
滿載的附加功能
作為一部定位入門的純類比綜擴, L-505Z賦予的附加功能是相當有誠意 的。包括原廠在前面板配置了可獨立調 整左右聲道平衡度以及高、低音量感的 EQ旋鈕,方便用家針對不同的聆聽環 境以及聲音口味做調整。機內也備有一 組唱放輸出(MM與MC相容)讓您可 連接黑膠唱盤使用。再來,耳擴輸出除 了提供過去標準的6.3mm耳機輸出孔, 這次還新增了4.4mm規格,並將左右聲 道做獨立接地,進一步降低雜訊。如果 您在未來有意進一步升級前、後級,或 者想要整合多聲道系統使用,機身後方 的Pre Out以及Main In也非常實用。前者 可用來保留音控功能讓您連接多組後級 使用(例如Bi-Amp);後者Main In則 […]

By |十月 15th, 2024|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 BluOS 4.0 版本 完整解說,全世界最便利串流音樂系統

這支影片,將為你完整解說 BluOS 4.0版本 的全新設計
以及 如何應用

BluOS 4.0 榮獲 CES 最佳創新獎 2024
串流當道的時代,具備更快、更便利的聆聽體驗
在這其中,串流軟體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Lenbrook集團(NAD母公司),七年精心打造
BluOS串流音樂系統(1.0) 於2013年橫空出世
2023年10月 發佈 BluOS 4.0版本
改進成 更直覺、簡易的操作

精彩報導不要錯過: https://www.audio-supply.com/article/bluos/

By |九月 30th, 2024|迴響已關閉

【#音響好朋友】第十四集日本匠人精神! #LUXMAN 真的非常百搭 台北音響 – Scott 熱情推薦

「只要聽過聲音,就會愛上 M-10X。」- 台北音響 – Scott熱情推薦
「不大推 對不起Luxman工程師們。」- 音響權威 劉漢盛總編 盛讚
「從沒聽過如此讓我感動的器材。」- 音響論壇 陶忠豪主編 盛讚

LUXMAN 百年品牌,堅持日本製造
這集討論了 LUXMAN 的實際搭配分享,以及台北音響 嚴選 LUXMAN 的原因
一品 旗艦系統 LUXMAN C-10X + M-10X的匠人精神!

《Luxman C-10X 旗艦立體聲前級》
全平衡放大電路與音量控制直接連接3D結構
高慣量電源電路
高品質聲音部件

搭配《Luxman M-10X 旗艦立體聲後級》
M-10X 榮獲 BEST Performance 2024音響論壇年度器材風雲榜
M-10X 連續兩年(2022、2023)獲 Stereophile 推薦器材榜單
將音樂帶入生活的放大反饋引擎 LIFES 版本 1.0
壓倒性的功率線性和 1,200W + 1,200W (1Ω) 的瞬時最大功率輸出

LUXMAN C-10X 評鑑:https://www.audio-supply.com/article/luxman-c-10x-audioart-427/
LUXMAN M-10X 評鑑: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6139-1-1.html
Luxman C-10X 旗艦立體聲前級 產品介紹頁:https://www.audio-supply.com/luxman-c-10x/
Luxman M-10X 旗艦立體聲後級 產品介紹頁:http://www.audio-supply.com/luxman-m-10x/

敞開心扉,體驗真正的聲音深度
Luxman展望2025年即將成立100週年,回歸音樂播放本源,終於成就LUXMAN里程碑,推出新一代旗艦級立體聲後級M-10X。
最重要的創新是新的放大反饋引擎“LIFES”的實現,經過 LUXMAN 技術團隊的精心開發。在Luxman傳統的 ODNF […]

By |九月 13th, 2024|迴響已關閉

Wharfedale Super Denton 既復古又現代的超值之作

第一次見到 Wharfedale Super Denton,是在高雄響音音響,擺在一樓的矮櫃上,小聲地唱著歌,可是溫暖的樂音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喇叭沒看過,造型倒是復古,音色很討喜,只是不知道價格可不可口,一問,才賣 36,800 元,馬上感興趣了,這年頭超值的喇叭可真不好找啊!

 
比美金、英鎊都便宜的台灣售價
回到台北,編輯部開會時,說代理商迎家準備送一對喇叭來試聽,原來就是 Super Denton,馬上在編輯會議搶下來,好聲的器材很多,可是物超所值的卻很少,直覺這 Super Denton 超值。
等喇叭送來,代理商說,Super Denton 英國定價 999 英鎊,照理說引進的售價打好算盤,應該要接近五萬元,可是迎家認為這個價錢不夠有吸引力,所以壓低自己的毛利,打出 36,800 元的超值價,比照英鎊匯率約莫 42 元,在台灣買 Super Denton,居然比在英國還便宜,您說超不超值。
這樣還不夠超值?來,等我在寫試聽報告時,自然不免上 Wharfedale 原廠網站,結果看到的是美金定價,居然是 1,399 USD,折算起來比台灣貴了差不多台幣一萬元,看來迎家這次要把 Super Denton 推上風口浪尖,搶奪「最高 C/P值喇叭」寶座。

遙向 1967 年的 Denton 喇叭致敬
Super Denton 遙向 1967 年問世的 Denton 喇叭致敬,設計者是大名鼎鼎的 Peter Walker,英國 Quad 的創辦人。這不是 Wharfedale 第一次向這款經典喇叭致敬,2014 年適逢 Wharfedale 創立八十週年,推出紀念喇叭 Denton 80,五年之後,2019 是 85 週年紀念,推出 Denton 85,2024 […]

By |八月 26th, 2024|迴響已關閉

【#產品介紹】 復刻喇叭為何迷人?

您喜歡復古嗎?
帶您一起回顧 Heritage系列 的前世今生
經典懷舊,復刻新生

慶祝 Wharfedale 90週年慶‧迎家音響成立20週年
英國原廠訂價 999英鎊/對
台灣上市特別優惠價格 NT: 36,800元/對
《 Wharfedale SUPER DENTON – Heritage古典 Hi-Fi 揚聲器 》
榮獲本月音響論壇雜誌編輯最佳推薦
三音路經典小喇叭,無痛擁有
超越同級喇叭的不凡表現
✒️SUPER DENTON 評測: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7187-1-1.html

Wharfedale SUPER DENTON 產品介紹頁:

https://www.audio-supply.com/wharfedale-super-denton/


英國原裝 經典重生
《Wharfedale DOVEDALE-Heritage 經典復刻 3音路大型揚聲器》
Wharfedale 90周年慶首款經典復刻紀念上市
✒️DOVEDALE 評測:
[…]

By |七月 26th, 2024|迴響已關閉

Audiolab 7000 系列 評測 功能巨多的音響系統

現代人聽音樂的方式越來越來多元,網路串流、CD播放、USB DAC⋯樣樣都來,為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all in one的多功能機種,然而,只要是對音響稍有涉獵的朋友就知道,想要追求高音質,「分體式」永遠是優於「一體式」的,因為分體式設計每台器材都有獨立電源,而且能將所有振動、干擾隔絕開來,理論上會有更好的聲音表現。但問題是,好的分體式器材通常價格不斐,讓很多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只能興嘆。
但其實平價Hi-Fi的分體式器材並不是沒有,只是要找對方向,例如audiolab就是一個以高C/P值注稱的品牌,它就是朝這個方向發展,旗下有6000、7000、8300、9000等多個系列,重點是,每個系列就是一套分體式器材,你只要整套購買就可以獲得大量功能,以及分體式系統的高音質效益。而在這些系列中,我覺得7000系列的C/P值相當高,它的價位多數人都能負擔,全套三部器材只要九萬元出頭,整合之後的功能豐富,表現不俗,很值得推薦。
7000CDT轉盤
7000系列由三部器材組成,分別是7000CDT、7000N Play和7000A。先看7000CDT,它是一台專門的CD「轉盤」,也就是只有CD讀取功能,不帶DAC,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CD機有獨立電源,同時完全隔絕CD讀取時的振動,不影響到後續DAC或聲頻放大電路。為了把讀取CD訊號這件事做到最好,7000CDT採用高精度的三洋雷射頭來進行拾取訊號,並移植部分旗艦轉盤9000CDT的技術,內部的伺服電路板上配置了數位緩衝器,能減少光碟讀取的失誤,就算是表面有刮痕的CD仍然能讀取到最多的信號。
7000N Play串流播放機
再來看7000N P l a y , 它是一台串流播放機, 能滿足現代消費者聽網路串流的需求。其採用的串流介面是DTS P l a y-F i,可以播放Spotify、Tidal、KKBOX、Qobuz、Deezer、Amazon Music⋯等多種串流音樂平台,並內建免費的網路電台。
7000N Play自然內含DAC數位類比轉換功能,在這部分它是採用ESS9038Q2M DAC晶片,能對應高解析音訊。7000N Play內部採用特別優化過的電路,讓它的聲音性能更好,總諧波失真小於0.0005%,信噪比大於120分貝,讓它能呈現更為乾淨、傳真的聲音。

7000A綜合擴大機
最後看7000A , 它有四個功能, 第一是它內部也搭載ESS9038Q2M DAC晶片,並具備USB DAC功能,讓你可以對應電腦或其它以USB輸出的數位轉盤,播放高解析音樂,PCM部分最高支援到32bit/768kHz,DSD部分支援到DSD512。此外,7000A還支援MQA三層完整解碼,能最大展開382.4kHz的MQA音訊。
第二是它具備藍牙功能,可以無線播放藍牙訊源的音樂內容(例如手機、平板)。在過往,audiolab的藍牙功能都只支援到a p t – X(16bit/48kHz),而7000A則是升級到apt-X HD(24bit/48kHz),能無線播放更高品質的音訊。
第三,7000A是audiolab第一台內建HDMI ARC功能的器材,背板上配置了HDMI ARC端子,能播放電視傳送而來的音效,從此告別電視喇叭的貧弱音質。
第四,是7000A具備綜合擴大機功能,能驅動兩聲道喇叭,它是採取AB類放大技術,廠方公布的推力規格達到每聲道70瓦(8歐姆)或110瓦(4歐姆)。
擁有7000系列,就讓你同時擁有CD播放、網路串流、USB DAC、藍牙播放、HDMI ARC播放⋯等多重功能。而這三部器材全部都採用Noratel(箭豬)特別客製的大功率環形變壓器,能提供純淨、高效率的電源。而在這三部器材之間,又有著最佳的搭配性,可以用一只遙控器就同時操控,甚至用App播放串流時也能連動擴大機音控,可說是最佳搭配,使用起來猶如操控一部器材。如果你希望「一步到位」打造完整的大全套音響系統,而且預算有限,這套7000系列就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選擇。

文章來源:新視聽雜誌344期《編輯嚴選高C/P值影音器材》
Audiolab 7000系列官方介紹頁:
7000系列 | 迎家音響-嚴選優質兩聲道音響品牌代理 (audio-supply.com)

By |七月 25th, 2024|迴響已關閉

Wharfedale Super Denton 評測

音響圈萬物皆漲,究竟現今還能不能以相對入門的預算,入手一對真正經典,素質極佳的書架型喇叭?過去的我,很難跟您口頭上掛保證,直到這次聽過Wharfedale Super Denton。我會說,很慶幸市場上還是有像是Wharfedale這麼深具傳奇色彩的喇叭品牌,願意堅守並不斷突破入門喇叭領域的音質天花板,帶愛樂者回到那個音響定價還不是那麼高不可攀的黃金年代。按下播放鍵,迷人的樂音隨之而來!
就要經典老字號
要論真正經典的老字號英國喇叭,創立於1932年的Wharfedale絕對是音響圈的老大哥。過去推出過的傳奇喇叭不少,許多音響迷即便現今手邊的發燒昂貴銘器如數家珍,當年帶他們入門的第一對喇叭,或許也有Wharfedale參與其中。為了讓新入門的音響迷,有機會認識且參與Wharfedale過往的經典作品;又或者是單純想讓老一代音響迷,有機會能補足當年想買,卻錯失良機的遺憾。Wharfedale在Heritage系列之下,推出了不少複刻當年經典的精彩作品,包括為紀念滿創立80週年的Denton 80、滿85週年的Denton 85與Linton Heritage三音路喇叭,以及滿90週年所推出的旗艦Dovedale,皆重新擦亮了Wharfedale的金字招牌,延續品牌魅力。而就在今年的英國布里斯托音響展,Wharfedale趁勝追擊,發表了自家最新的Super Denton,不僅作為品牌90週年紀念款新作,Super Denton更有可能是市場上目前體積最小的三音路書架喇叭。
致敬經典Denton 3
就外型來看,Super Denton體積不大,箱體寬度為24.6公分、高度為36公分、深度為27.5公分,是貨真價實,真正可以擺進「書架」的小型書架喇叭。事實上,早年許多小喇叭幾乎都鎖定在兩音路設計,一來是可維持精巧體積,二來是盡可能維持大家皆可負擔的產品定價。直到Wharfedale在1971年推出的Denton 3,卻大大改變了這個看似無法突破的設計高牆,原廠在同樣書架喇叭型態下,配置了罕見的三音路設計,讓這對小喇叭具備獨立的高音、中音,以及低音單體。但無論是喇叭定價還是體積,卻依然維持極高的競爭力,成為當代經典。而這次最新的 Super Denton 要複刻的對象,正是當年的Denton 3。不同的是,隨著原廠近幾年在箱體結構以及單體設計上的逐年進化,他們已經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再造出一對符合當代水準的Denton 3,而我想這也是原廠願意將其命名為「Super」的原因。

經典元素樣樣有
仔細端詳 Super Denton ,我會說它確實是一對製作精良的書架喇叭,而且很多細節都相當講究。例如它的箱體作工質感很好,這次原廠一共推出了三種木紋,包括胡桃木(Walunt)、桃花心木(Mahogany),以及黑橡木(Black Oak)。無論您選擇何種顏色,都會是早期英國經典喇叭應該有樣子,古典味十足。再來,Super Denton出廠的每對喇叭都經過精心配對,包括單體性能以及木皮紋路,以確保最高的製作水準以及聲音結像力。再看它的箱體,原廠在外側箱體採用的是MDF板,但內部用來穩固單體的內箱,採用的卻是密度更高的木料;兩者使用特殊膠水做黏合,並內藏嚴選的阻尼材料用以控制箱體諧振。至於外側的面網這次也升級為磁力吸附式,配合網罩上同樣精美的金色品牌Logo,巧妙的保留了經典元素,卻能在細節層面打磨得更加細緻高級,這不正是複刻經典喇叭的意義嗎?單就這點,我認為 Super Denton 做得非常有誠意!
採用全新自製單體
不僅如此,這對「Super」,還有許多做得比過去更具優勢的地方,升級感不少。例如早年的Denton 3原廠建議擴大機輸出功率僅有8-25瓦,這次的Super Denton一次升級至25-120瓦,可接受的驅動力更強,聲音動態自然往上升!再來,箱體容積也略微升級,從過去的14公升,升級為14.7公升。由於採用全新自製單體,因此新款Super Denton的頻率響應也不一樣了。早期的Denton 3頻寬僅有60Hz-18kHz,新款則提升至52Hz-20kHz,撐出高低兩端的極限。還有,這次的箱體由過去的密閉式設計,改為對擴大機更友善的低音反射式,這也是跟著音響主流設計在走。
來看Super Denton的單體設計,也是精彩萬分。例如它的高音單體採用傳承自系列旗艦的Dovedale製品,為一只25mm絲質振膜,並在後方使用所謂的陶瓷磁力系統,也就是將原本的釹鐵硼磁鐵預先經過氧化處理而形成陶瓷表層,可抗潮濕、抗高溫,同時具備良好的阻尼特性。中音單體是一只50mm凸盆絲質振膜,技術基礎取自過去獲獎無數的Evo 4系列喇叭。這只新款中音不僅具備比過去更優良的垂直與水平擴散角,讓聲音擴散能力更均勻,採用與高音單體同樣的絲質振膜也能維持一致的音質音色。另外,這只中音單體的性能表現也屬優異,原廠設定可重播940Hz-4.6kHz頻寬,這幾乎涵蓋了音樂中最重要的中頻段落,也是讓這對喇叭聲音飽滿的重要關鍵。低音單體則是一只165mm Kevlar編織振膜,後方金屬框架採用高剛性結構重新打造,共振影響更低。更重要的是,這只低音單體這次特別與箱體結構的低頻共振點進行耦合,在兩者配合下於-6dB狀態最低可達到40Hz的低頻延伸,這也是這對小喇叭做得比過去更好的地方。
當然,既然單體性能已經能與過去的Denton 3拉出明顯級距,Super Denton的分音器當然也重新調整了,包括用上質感更好的空心電感線圈以及聚丙烯電容,並透過先進的電腦模擬技術重新規劃分音路徑,最後再配上原廠上千小時的人耳試聽,目的就是在於精細雕琢出這對喇叭最豐富的迷人音樂性,這當然也是Wharfedale的招牌菜。
最後,Super Denton還有一點非常吸引人,那就是代理商迎家這次的定價非常有誠意。為了慶祝Wharfedale創立滿90週年,以及迎家成立滿20週年,這次代理商特別犧牲利潤,推出了超級優惠價格要回饋給台灣消費者。Super Denton的國外官方定價是英鎊999元、美金1,399元,若折合新台幣平均都落在40,000元至45,000元不等,但這次台灣的定價僅要36,800元,是全世界最低,直接讓Super Denton黃袍加身,打響開賣熱度!

開聲已是迷人
這次試聽選在本刊一號試聽間,擴大機選擇代理商送進來搭配的NAD C3050數位流綜擴。經過實際搭配,我認為這套組合很有競爭力,一來是NAD這部綜擴的聲音乾淨素雅,尤其在開啟Dirac Live空間校正功能之後,還能大幅降低低頻段的峰值影響,再生更為乾淨透明的音色,這點對低頻頗為充沛的Super Denton相當受用。再來就是C3050功能性全面,既是擴大機也帶串流解碼,一機搞定。最後是就外觀上,C3050的復古錶頭以及木料裝飾,與Super Denton配在一起也是賞心悅目。建議讀者到時試聽,不妨先從這組試試。
Super Denton是一對聲音表現相當迷人的喇叭。在聆聽它的過程,一直讓我回想到那個音響迷普遍還不特別追求「表現能力」,而是單純享受音樂「感人程度」的年代。播放Laufey的「Dreamer」,這對喇叭以略微收斂的高頻,釋放出絲滑無比的高音質感。無論是光澤度還是透明感,皆來得恰如其分,此時再以適量的細節量做妝點,就能營造出一幅略帶光暈的復古迷人畫面,一聽就讓人放鬆。尤其在聽Laufey這張復古情懷這麼濃厚的爵士人聲專輯,這對喇叭彷彿在現場釋放出魔力,由動人聲線散發出的音樂感染力濃到藏不住,超級厲害!
溫暖的親暱感,厲害!
重播古典音樂, 這也是Super Denton的強項。演奏出的弦樂線條浮凸凝聚,中頻帶著微微的金黃色調,這讓琴音的層次變化多了更濃的木頭味,卻不老聲。例如在聽David Oistrakh那張「Violin Concertos & Violin Romances」,弦樂輕快飛舞的演奏姿態還是很能挑起聆聽者的情緒。弦樂表面覆蓋著甜美光澤,並將小提琴與後方弦樂群拉出漂亮層次,即便眼前是一對體型不大的喇叭,但只要給足擴大機的驅動力,配合完善的吸音與擴散處理,拉出兩支喇叭之間的距離,Super Denton營造出的弦樂規模感還是有模有樣,儼然就是一對小型落地式喇叭!Super Denton的強項也落在單一樂器演奏,包括大家都喜歡的小提琴與鋼琴。當我播放義大利鋼琴家Ludovico Einaudi的獨奏專輯「Underwater」,這對喇叭在現場釋放出很好的親暱感;明明演奏的情緒和緩,技巧樸實自然,這對喇叭再生出的音質卻具備小喇叭罕見的飽滿音色,以鋼琴迷人的旋律線拉近與聽者之間的距離,並以厚實的低音基礎,拉出與中高頻之間的明亮對比,從中營造出的音樂氛圍既溫暖又感人,讓我特別喜歡。
無痛入手三音路經典小喇叭
Wharfedale這次推出的Super Denton絕對是一對您可以輕鬆擁有的三音路經典小書架。它的外型古典、作工實在,作為延續Denton 3影響力的最新作品,原廠對它幾乎是用盡一切心力,無論是外型還是內在,都讓這對喇叭,得以在原廠最新的單體技術加持下,重現當年風采。這次代理商的全球最低之定價策略,又如此有誠意。能夠無痛入手這麼迷人的三音路經典小喇叭,您還等什麼呢?
 
文章來源:Wharfedale Super Denton […]

By |七月 25th, 2024|迴響已關閉

NAD M66/M23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7/12 視紀音響 新竹場

活動頁面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4RQ7JBVGpwetvr/
迎家音響舉辦 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全世界最先進的串流前後級HI-END系統”
✨『M66』與『M23』是公認為最理想的HI-END系統搭配
《 NAD M66 旗艦串流前級 》
最新 Dirac Live Control Bass 低音控制技術
獨家新創 DDH動態餘裕技術,數位音質完美呈現
類比直通模式,讓黑膠與類比輸入聲音更好聽
搭配直覺好用的 BluOS系統

《NAD M23 全平衡立體聲後級》
搭載旗艦D類放大模組『Purifi』,平均功率 : 200W x2ch (8 歐姆)
提供Bridge橋接單聲道模式,平均連續輸出功率高達700W(8歐姆)
提供Gain 增益輸出3段選擇 : 19 dB (low), 23.9 dB (mid), 29.2 dB (high)
——
歡迎踴躍報名迎家音響所舉辦的<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會,
現場來體驗NAD串流音響帶來音樂聆聽的各種樂趣。
∙活動地點 : 視紀音響 新竹市東區西大路100號
∙活動時間:7/12 (五) 下午7點30分~下午9點
∙主講 : Hi-AV影音網 總編輯 廖斐森
∙報名名額 : 每場限額20名 (參加來賓提供精美禮品贈送與現場專屬購機優惠辦法)
※報名方式有兩種方式可選擇:
1. 私訊 「迎家音響官方FB粉絲團」 或 「視紀音響 FB粉絲團」報名
2. 直接電洽「迎家音響」報名專線 […]

By |六月 12th, 2024|迴響已關閉

NAD M66/M23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7/5 北門音響 台北場

活動頁面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Ur3xF7r9risTw4ov/
迎家音響舉辦 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全世界最先進的串流前後級HI-END系統”
✨『M66』與『M23』是公認為最理想的HI-END系統搭配
《 NAD M66 旗艦串流前級 》
最新 Dirac Live Control Bass 低音控制技術
獨家新創 DDH動態餘裕技術,數位音質完美呈現
類比直通模式,讓黑膠與類比輸入聲音更好聽
搭配直覺好用的 BluOS系統

《NAD M23 全平衡立體聲後級》
搭載旗艦D類放大模組『Purifi』,平均功率 : 200W x2ch (8 歐姆)
提供Bridge橋接單聲道模式,平均連續輸出功率高達700W(8歐姆)
提供Gain 增益輸出3段選擇 : 19 dB (low), 23.9 dB (mid), 29.2 dB (high)
——
歡迎踴躍報名迎家音響所舉辦的<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會,
現場來體驗NAD串流音響帶來音樂聆聽的各種樂趣。
∙活動地點 : 北門音響 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99號
∙活動時間:7/5 (五) 下午7點30分~下午9點
∙主講 : Hi-AV影音網 總編輯 廖斐森
∙報名名額 : 每場限額20名 (參加來賓提供精美禮品贈送與現場專屬購機優惠辦法)
※報名方式有兩種方式可選擇:
1. 私訊 「迎家音響官方FB粉絲團」 或 「北門音響av數位視聽 FB粉絲團」報名
2. 直接電洽「迎家音響」報名專線 […]

By |六月 12th, 2024|迴響已關閉

NAD M66/M23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6/28 穩力音響 宜蘭場

活動頁面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UbVjCHrM22ksFSZ4/
迎家音響舉辦 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體驗會
✨“全世界最先進的串流前後級HI-END系統”
✨『M66』與『M23』是公認為最理想的HI-END系統搭配
《 NAD M66 旗艦串流前級 》
最新 Dirac Live Control Bass 低音控制技術
獨家新創 DDH動態餘裕技術,數位音質完美呈現
類比直通模式,讓黑膠與類比輸入聲音更好聽
搭配直覺好用的 BluOS系統

《NAD M23 全平衡立體聲後級》
搭載旗艦D類放大模組『Purifi』,平均功率 : 200W x2ch (8 歐姆)
提供Bridge橋接單聲道模式,平均連續輸出功率高達700W(8歐姆)
提供Gain 增益輸出3段選擇 : 19 dB (low), 23.9 dB (mid), 29.2 dB (high)
——
歡迎踴躍報名迎家音響所舉辦的<NAD M66/M23 >消費者試聽會,
現場來體驗NAD串流音響帶來音樂聆聽的各種樂趣。
∙活動地點 : 穩力音響 宜蘭縣羅東鎮維揚路60號
∙活動時間:6/28 (五) 下午7點30分~下午9點
∙主講 : 新視聽雜誌 技術主編 陸怡昶
∙報名名額 : 每場限額20名 (參加來賓提供精美禮品贈送與現場專屬購機優惠辦法)
※報名方式有兩種方式可選擇:
1. 私訊 「迎家音響官方FB粉絲團」 或 「穩力音響 music change […]

By |六月 12th, 2024|迴響已關閉